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作為經國務院批準、海關總署授權的ATA單證冊制度的國家擔保和出證商會,承擔《關于貨物暫準進口的ATA單證冊海關公約》及其相關公約、《貨物暫準進口公約》及其附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規下的擔保和出證工作,對中國ATA單證冊實施統一管理,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是擔保和出證工作的職能部門,具體行使管理職能。
[7]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仲裁的方式,獨立、公正地解決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的商事等爭議。
自1956年成立以來,貿仲委共受理了萬余件中國國內外仲裁案件。貿仲委既可受理涉外案件,也可受理中國國內案件;同時,其受理案件的范圍也不受當事人行業和國籍的限制。貿仲委平均每年的受案數量近千件,始終位居世界知名仲裁機構前列。
從《仲裁規則》和仲裁員的角度而言,貿仲委也實現了國際化。貿仲委第一套《仲裁規則》制定于1956年,之后七次進行了修改,其行有效的《仲裁規則》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8]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是解決中國國內外海事、海商、物流以及其他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爭議的常設仲裁機構。
海仲委多次修訂《仲裁規則》,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仲裁實踐需要,并與國際仲裁界的最新發展保持同步。海仲委以其豐富的仲裁實踐和理論活動為中國《仲裁法》的制訂和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海仲委始終與國際仲裁界保持著友好合作關系,積極代表中國(海事)仲裁在國際舞臺上發聲,努力提升中國仲裁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海仲委自成立以來,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參考國際慣例、尊重合同約定、獨立公正的原則,已作出幾千件仲裁裁決。其裁決的獨立性、公正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在中國國內外享有盛譽。
[9]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知識產權事務所之一。事務所為中國國內外客戶在專利、商標、著作權、域名、商業秘密、商業外觀等知識產權相關領域提供咨詢、申請、調解、許可、行政保護和訴訟等服務。
截止到2014年7月,通過數十年的實踐,專商所已經成功地為客戶獲得了大量專利和商標注冊,并幫助數以千計的專利及商標權利人行使權利。
[10]20世紀五十年代,正值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禁運,中國貿促會同世界各國的民間貿易團體積極開展雙邊和多邊交往,為發展國際間的正常經濟貿易關系而努力。
截至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國貿促會已同日本、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維亞、圭亞那、委內瑞拉、墨西哥以及亞洲、非洲許多當時尚未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建立和發展了民間貿易聯系,并先后同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的有關團體簽訂了民間貿易 或經濟關系的協定,同意大利、智利、奧地利的有關組織相互在對方首都設立商務代表處。與此同時,中國貿促會同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商會或工商會,同已與中國建交各國的貿易團體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后,許多國家相繼同中國建交。中國對外經貿事業仍然保持著u201c官民并舉u201d的格局。中國貿促會本著u201c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u201d的精神,繼續拓寬原有的對外聯系渠道,促進中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的發展。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以前,中國貿促會是兩國間貿易的中方窗口。
1979年以后,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貿促會承擔的工作范圍繼續擴展,轉移到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的軌道上來。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根據新的形勢,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緊緊圍繞其宗旨,抓住機遇,強化職能,調整戰略,開拓領域,以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中心,采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努力為企業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為外交、外貿事業服務。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的各項工作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中國貿促會同臺灣方面的許多經貿團體、工商組織、企業界等建立了往來與合作關系。
[3]截至2017年7月,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已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商會、工商聯合會、外貿協會和其他經貿組織保持著聯系,與上百個國家與地區的對口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同一些國家的商會建立了聯合商會;同時,中國貿促會還在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及其所屬業務部門已經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其中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國際許可證貿易工作者協會、國際海事委員會、國際博覽會聯盟、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國際商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