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由于世界貿易組織的不斷推進和GATS的實施,當今的國際服務業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這種迅速發展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額640億美元,1980年3830億美元,增長了5倍;1990年8490億美元,翻了一番多;1992年首次突破萬億美元,2000年達到14354億美元,2004年達到2.1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的增長不但快,而且有不斷加速的趨勢。服務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例,在20世紀70~80年代約為20%,但在20世紀90年代則上升到25%左右。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服務貿易的比重將與貨物貿易的比重大體相當,甚至超過貨物貿易的比重,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對象和主要內容。這是當代國際服務業發展的首要特征。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不斷推進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際服務業也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呈現出知識化和高科技化特征。高新科技的發展,不僅使得國際服務業的發展不斷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傳統的產業和傳統的服務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裝,金融的電子化、商務活動的電子化、電信業務的數字化都體現了國際服務貿易的高科技化趨勢。
國際服務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其發展的不平衡性也不斷加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地區間的不平衡性發展。國際服務業一直以發達國家為中心,歐盟是世界上服務貿易額最大的地區,而且一直是服務貿易的凈出口地區,其服務貿易的進出口額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亞洲地區僅次于歐盟,服務貿易額占世界總額的比例位居第二,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由于中國、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的服務貿易迅速發展,亞洲地區的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2)部門間的不平衡性發展。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僅體現在總量方面,而且體現在結構方面。從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比例來看,在世界服務貿易的進出口額中,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兩項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電訊、建筑、保險、金融等其他服務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業服務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第三次產業革命,電訊、金融以及各種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進入服務貿易領域,從而使得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原有的運輸、旅游及其他服務中,運輸服務比重下降,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信息服務業在新的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增長速度很快,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服務貿易的特殊性,關稅保護方式并不適用于對服務貿易的保護。但是,由于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要求,各成員國必須加快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進程。于是,為了保護本國的服務業,各國紛紛采取非關稅壁壘措施。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國競爭者的行業標準;政府在安排服務支出的時候,優先考慮本國企業;對本國服務出口實行隱蔽性補貼、減免稅等,這些做法都體現了服務貿易壁壘的隱蔽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