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的優勢特色總體可概括為u201c人文為本,多元并存,交叉發展u201d。
(一)夯實外語基礎,精通專業語言
通過本土教學、國際交流、調整課程設置與教研模式來促進人才培養,使學生成為以外語為基礎,學有專長,博古通今的u201c通才u201d型人才;挖掘自身特色的同時與國際全面接軌。外語專業學生應具備較強的跨文化知識和廣泛交際能力;能夠勝任多個研究領域和世界問題研究等領域的要求,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經過嚴格的訓練,學生應具有充分的潛能成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高素質人才,推動自己的領域進入本行業或者本學科的前沿。
(二)學東西之文,融中外之學
充分利用北大多學科的資源優勢,將外語專業的本科生置于這個大環境下培養;加強專業主干基礎課,增加專題課和選修課,鼓勵學生修讀全校高水平的通選課;根據各語種專業的不同情況和學生的興趣并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審批學生修讀雙學位或輔修專業;造就新一代有著良好人文素養、富于創造精神和具有多學科知識基礎的外語專業人才。
(三)沖破專業藩籬,打通學科通道,實現交叉培養
打通本學科內部教學課程壁壘,在夯實的語言文學傳統優勢研究基礎上,拓展到歷史、政治、經濟、哲學、宗教、教育等諸多領域,積極推動與中文、歷史、考古、哲學以及國際關系等相關兄弟院系之間的學科合作與共建,實現u201c通識u201d培養模式。同時進一步打破學科內教研界限,完善教研模式。采取u201c外國語言文學相關方向 專業方向u201d的形式,打破語言基礎與專業知識和方法之間的藩籬,為研究生加強u201c區域與國別研究u201d交叉學科培養人才做基礎準備。借鑒較為成熟的u201c外國語言和外國歷史u201d專業的培養經驗,依托人文學部,在現有基礎上探索多個跨學科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設立有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外國考古方向,未來還可以設置外國語言與外國社會、外國語言與外國經濟、外國語言與外國文明、外國語言與國際法律等一系列相關課程,為培養區域與國別研究人才積蓄力量。
學院在20個語種專業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阿拉伯語、蒙古語、朝鮮語、越南語、泰國語、緬甸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印地語、梵巴語、烏爾都語、波斯語、希伯來語,與元培學院、歷史系共建有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與元培學院、考古文博學院聯合開設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外國考古方向。
學院是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包括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言文學、日本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國別和區域研究。以上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均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另外,學院的世界文學專業可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院設有翻譯專業碩士學位點。還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每年都有數位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進行研究。
學院根據北京大學作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總體培養目標,確定學院的辦學目標。培養本科學生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能夠較熟練地運用第二外語,掌握專業外語對象國(或地區)的文學、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勝任外交、國際文化交流、涉外企業管理、新聞、出版、外語教學和外國問題研究等領域的要求,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經過嚴格的訓練,學生應具有充分的潛能成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高素質人才,推動自己的領域進入本行業或者本學科的前沿。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學術潛質,發揮研究生的個人才能和特長,突出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通過豐富細致的原文文獻和經典文獻閱讀,系統掌握堅實、寬廣的外國語言文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能夠依據所學理論分析和研究外國文學、語言學、文化現象、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相關文本、現象與問題。通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建立科學規范的學術表達方式。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外語技能閱讀本專業文獻。通過文獻閱讀、境外學習經歷、學術交流等活動充分掌握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動態。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和多種形式的學術鍛煉活動,強化研究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倡導研究生利用各種學術資源,開展海外田野調查、實地考察、國內外圖書館收集資料等活動,豐富學術訓練途徑,提升第一手研究資料的獲得能力。鼓勵研究生跨學科選修課程,建立多學科的學術視野,具備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研究視角開展論文寫作的能力。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學院形成了人才培養的一整套思路,主要內容是:從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北大多學科的資源優勢,將外語專業的本科生置于這個大環境下培養;加強專業主干基礎課,增加專題課和選修課,鼓勵學生修讀全校高水平的通選課;為造就新一代有著良好人文素養、富于創造精神和具有多學科知識基礎的外語專業人才而努力。
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課程,在用課程1028門。以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為例,開設課程如下:專業外語課程218門,其中專業必修課82門,限選課77門,專業選修課 54門,全校通選課6門,全校公共選修課48門。2019年本科研究性課程26項。開設研究生課程163門,其中文學類課程62門,文化類課程22門,語言技能類課程11門,翻譯類課程30門,語言學課程31門,國情類課程5門。
2004年,我院日語u201c《高年級日語精讀》(1-3) u201d一項成果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u201c大學英語u201d 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8年,u201c普通語言學教學實踐u201d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u201c北京大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跨專業課程建設u201du201c外語專業國際體驗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實踐u201d兩項成果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u201c中東研究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u201d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我院開設有學校認定的核心課程40門,包括英語精讀、英漢、漢英翻譯、英語寫作、普通語言學、英國文學史與選讀、美國文學史與選讀;基礎俄語、俄羅斯文學史、俄羅斯國情;德語精讀、德語國家文學史與選讀;法語精讀、法國文學史和文學選讀;西班牙語精讀、西班牙語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拉丁美洲文學史和文化選讀;葡萄牙語、葡萄牙歷史和文化、巴西歷史和文化;基礎阿拉伯語、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基礎日本語、日本文學史、日語概論;基礎韓國(朝鮮)語;基礎波斯語;菲律賓語、菲律賓概況;印尼語;印地語;緬甸語;基礎蒙古語;泰語教程;基礎烏爾都語;希伯來語;基礎越南語;基礎梵語、梵語經典選讀、巴利語等。 我院具有開設全校性通選課的豐富資源,已經開設的通選課有30多門,包括東方宗教概論;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古代近東文明;古代東方科技文明;圣經概述和導讀;中西文化比較;西方學術精華概論;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西方文化介紹;電影中的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印度宗教;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藝術專題;阿拉伯文學、文化與世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伊斯蘭藝術與美學;美國研究入門;清末民初的中國人文地理;傳記文學:近代人物研究;俄羅斯藝術史;多元共生的奇觀:巴西文化;澳大利亞社會與文化;莎士比亞戲劇名篇賞析;西方語言、文學、文化基礎概要;英漢對比研究;英譯漢;高級英語閱讀;高級英語-閱讀與寫作; 美國英語語音;高級英語聽力技巧;應用性與創造性英語寫作;二十世紀歐美詩歌導讀;英美詩歌名篇選讀。
學院英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負責全校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英語教學,每學期為約70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學服務,每班約35人,共開出約200個教學班,是北京大學規模最大的基礎課之一。學院語言中心負責全校非外院專業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和本碩博的其他語種教學,每學期為3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學服務,每班約30人,共開出約90個班,開設課程包括:研究生一外英語、研究生一外法語、研究生一外德語、研究生一外俄語和研究生一外日語等公共必修課,同時開設公共阿拉伯語、公共希伯來語、公共土耳其語、公共西班牙語、公共葡萄牙語、公共韓國語、公共緬甸語、公共越南語、公共波斯語、公共孟加拉語、公共菲律賓語、公共庫爾德語、公共斯瓦西里語、公共伊博語、公共意大利語等公共選修課。
我院的外籍專家開設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課程。其中,《英語戲劇實踐課程》最為經典。該課程將戲劇教育與英語教育結合起來,為大學人文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大陸數所重點高校和香港、臺灣地區的重要大學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課由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文化講席項目聘任的專業教授Joseph Graves Burnett執教,該課起始于2002年,學院常年邀請Joseph Graves Burnett授課,同時每年邀請數位美國專業的導演、燈光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舞臺設計師短期來校與他聯合執教,使北京大學的學生戲劇演出具有專業水準。課程開始時只限于英語系學生選修,現已向全校開放,甚至已經吸引了北京高校的學生參加。 該課程的演出既在北大百年紀念大講堂等校內劇場,也在北京人藝小劇場等專業劇場演出,該課程至今已經公演了無數國內外著名劇作,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 2016年春季學期,Joseph Graves Burnett在他的《戲劇實踐課程》中指導學生排演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2016年6月該劇走出校門演出之后獲得各界好評、2016年9月 Joseph Graves Burnett 帶著他的《暴風雨》團隊參加2016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這是國內戲劇界對Joe和他所執教的《戲劇實踐課程》、以及他傾力培養的北京大學學生戲劇成績的一種認可。《國際人才交流》2016年第8期采訪并刊登了u201c一個人的莎士比亞u201d的采訪報道。
2013年秋季 David Walker教授(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歷史學教授、澳大利亞人文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社會學院院士)邀請Joseph Graves Burnett與他合作,首次在北京大學開設了《澳大利亞戲劇表演》課程,課程以澳大利亞著名劇作家路易斯·諾拉(Louis Nowra)的名作《堅果劇團》(Così)為教材,分別于2014年初、2015年初在蓬蒿劇場成功演出共計二十多場,澳大利亞駐華大使Frances Adamson孫芳安女士也親自到場觀看并給予高度評價。這是我院繼英美戲劇之后在中國高校首次開設澳大利亞戲劇表演課程和首次由中國大學生演出澳大利亞戲劇,在中澳文學藝術的教學與交流歷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除了在校修課之外,學院也重視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國際化體驗。培養過程中的國際化體驗指學生在校期間,在專業語言對象國家學習、生活一段時間,既提高語言水平,同時也獲得對該國家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具體認識。學生在國外大學的學習納入培養方案,教師指導選課,要求學生參加考試,成績和學分按規定實行轉換。形式包括國家公派、校際交流、暑期課程和個人聯系等。
學院從培養新世紀創新型人才和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的學者的高度,極為重視教育培養過程的國際化程度。創造多種條件,鼓勵學生在學期間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在國外的學術體驗。
以2018-2019學年本科生赴國外學習情況為例,共有231人次出國(境)交流,學生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24人,參加校際交流項目88人;參加暑期課程的國外短期教學實習33人次;通過其他方式赴語言對象國家參加學術會議或友好活動85人次。
根據北京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具體情況,以培養高水平卓越人才為目標, 以u201c點面結合,公專并舉u201d的方式,在廣泛開展多語種教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拔尖人才試行專門外語強化培養,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同時具有過硬外語水平的國際化人才。2019年5月成立u201c多語種國際化卓越外語人才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項目u201d(簡稱卓越外語人才項目),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專業首次招生共錄取37人。
英語系從2003年起與美國Davidson College開始本科教學的交流活動,選派到該校學習的學生一邊學習英文課程,一邊承擔中文課程的教學,在得到學術熏陶的同時也增長了實際工作的才干,畢業后都進入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法語系按照我校與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瑞士洛桑大學的校際交流合作協議,每年均有8名左右本科三年級學生參加交換項目。國家留學基金委2006年派人去國外考察和調研,對我院在古巴留學的10名學生(其中本科生9人)的表現很滿意,對他們的西班牙語水平大加贊揚。日語系除了選送優秀學生出國學習以外,還從1992年開始堅持邀請日本文教大學的學生來本系在一年級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實習。課上由日方學生上課,課下與我們的學生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日語水平,也進行了文化交流,效果極佳,受到了中日學生的歡迎。雙方已兩次在我校舉辦以研討教學法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從2002年開始,東語系菲律賓語、緬甸語、烏爾都語、泰語、越南語和波斯語等專業利用暑期組織學生到語言對象國最好的大學訪問學習,確定一套適合學生能力的課程計劃。除了課堂教學,還安排豐富的考察活動,使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接觸和了解對象國的社會和文化。
學院有一套嚴格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生。英語系已實行新的博士研究生培養制度,取消固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身份,擁有博士學位的正式教師都可以指導博士研究生。學院的其他系已將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的資格擴大至副教授。英語系王逢鑫教授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劉揚的博士論文《雙語WordNet語義知識庫的構造理論與工程實踐》、東語系王邦維教授指導的博士研究生陳明的博士論文《印度梵文醫典〈醫理精華〉研究》、英語系申丹教授指導的博士生段楓的博士論文《歷史話語的挑戰者u2014u2014庫切四部開放性和對話性的小說研究》被評選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學院重視語言工具的掌握,開設了大量的語言課程;同時也開設了大量具有較高研究含量的思想文化類課程,以培養學生用外語思考問題的綜合能力。
為了保證課程的質量,學院對教材建設很重視,2012-2019年在學校一級教材建設立項共39項,建設電子化教材4項。學院努力爭取更多的經費投入,編寫和出版數量更多、質量更好、影響更大的教材。2004年以來,全院編寫和出版了100多種教材。《俄羅斯文學史》、《語言學教程(修訂版)》、《當代語用學》和《法語教程I,II》等4種教材被評為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大學英語教程(1-6 冊)》、《西方文學概觀》、《泰語教程(1-4冊)》、《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越南語教程(4冊)》、《新編英語專業口語教程1-4冊》、《綜合日語 1-4冊》和《中韓翻譯教程》共8種教材被評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英語綜合教程》、《美國詩歌選讀》、《德國文學長篇小說》、《圣經文學闡釋教程》、《西方敘事學教程》、《網絡英語論文寫作教程》、《新編社會語言學概論》、《東文民間文學教程》等8種教材入選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 學院將會一如既往地重視教材建設。全院已經有57項教材獲得普通高等教育u201c十一五u201du201c十二五u201d國家級教材規劃批準立項。2016年11項教材榮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2018年4項教材榮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9項教材獲得教材建設立項。
學院將通過不斷完善優化北京大學外語學科體系,力爭在國際相關領域發揮前沿引領作用,擴大國際影響力,助力中國特色對世界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努力構建中國的外國語言文學研究學術話語體系,發揮本學科生產知識、傳播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作用,使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學術研究立于世界領先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