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展開《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首輪談判。據悉,美歐雙方已初步確定TTIP的談判框架,將包括農業和工業產品市場準入、政府采購、投資、服務、能源和原材料、監管議題、知識產權、中小企業、國有企業等20項議題。
2013年11月11日至15日,歐盟與美國在布魯塞爾展開《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第二輪談判。雙方著重討論了投資自由化、服務業開放和監管一致性等話題,但并未取得實質成果。雙方旨在尋找共識領域從而為接下來的幾輪談判做好準備。 歐美第二輪自貿談判u201c虛u201d多u201c實u201d少
2013年12月20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結束為期5天的u201c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u201d(TTIP)第三輪談判。第三輪自貿協定談判幾乎涵蓋了TTIP涉及的所有領域,包括市場準入、政府采購、投資、服務、監管一致性、知識產權、國有企業等。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說。第三輪談判結束標志著TTIP談判已完成u201c初始階段u201d。
2014年3月10日,歐盟與美國在布魯塞爾開啟新一輪自貿談判u2014u2014u201c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u201d(TTIP)第四輪商談。來自美國的100名談判代表與歐盟的對應代表將進行為期一周的談判,在市場準入、監管規則和貿易規則取得穩步進展。在市場準入方面雙方主要討論了關稅、貿易服務和政府采購;在監管規則方面探討了提高監管一致性、技術性壁壘、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貿易規則方面則主要在可持續發展、勞工與環境保護、能源與原材料貿易、海關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4年5月23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結束為期5天的u201c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u201d(TTIP)第五輪談判,雙方就關稅、投資與服務、政府采購和減少監管差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但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