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貿易促進了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資金是社會再生產持續的動力。如果沒有資金,社會再生產就無法運轉,商品的生產與流通也無法組織起來。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資金是周而復始、連續不斷地運轉的,從貨幣形態開始,通過購進、生產、銷售三個階段。企業的資金分別占用在原料、在制品和成品上,只有三者保持適當的比例,原料才能購得進,成品才能銷得出去,以較少的占用,獲得較多的利潤。如果商品運動與貨幣運動脫節,那么供應與生產脫節,銷售與生產脫節;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的條件下,如果貨幣運動又不能適應和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那么,就會延緩和阻礙商品流通。因此,企業之間需尋求一條解決矛盾的途徑。其中之一,就是買方不需要直接取得銀行信用,可以從賣方獲得以商品形態提供的信用;買方不需要立即付出貨幣,就可能取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從賣而言,雖然需要延期才能收回貨款,但生產出來的商品找到了銷路,這樣,生產或經營都能夠順利進行。而且,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也能順利進行,從而加速了資金的周轉速度。
(二)信用貿易密切了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
信用貿易是以商品形態提供的信用。信用貿易的接受雙方(債權人與債務人)都是處于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企業。它們都必須相互信任,按期履行信用契約。所以,信用貿易的擴大與縮小,都與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相關。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同時既提供信用,又接受信用;每一方的支付能力都取決于另一方的支付能力。并且,利用信用貿易的企業之間的債權和債務的相互轉移,可進行差額結算。另一方面,賒購和賒銷契約的期限自我約束,使企業一般能按時完成再生產環節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所以,信用貿易把再生產過程中的企業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三)信用貿易能加快商品流轉,擴大商品經營規模,開拓商品市場
市場供給需求變化快、變化大,這就需要掌握不同商品品種、數量、質量、價格在供給需求上的差別。但我們不可能把每次商品交換所需貨幣資金都計算得很準確,若商品交換中出現商品形態轉化為貨幣形態時,由于資金不足,商品交換就不可能立即實現,商品流轉即發生停滯。而信用貿易則可能發揮其作用,因為它不需要貨幣資金。如商品的賒購或賒銷能加快積壓商品和滯銷商品的銷售,減少無形損耗與資金呆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