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的國家中,企業定價一般分為側重成本、側重需求和側重競爭三種方法。
屬于會計學的定價方法。有以下4種:①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在完全成本(直接成本加間接費用)的基礎上加一定比例利潤制定價格。②加工成本定價法。有兩種作法:一種是按加工成本計算利潤,原材料和間接費用不計利潤;另一種是除按加工成本計算利潤外,原材料也計算一部分利潤,但間接費用不計利潤。③差別成本定價法。對超出定價依據產量水平的超產產量,根據其成本的不同,制定差別價格。不需新增生產能力時,增產產量的變動成本是定價的最低限度。需要新增生產能力時,則要考慮新增加的固定成本。④目標利潤定價法。按企業生產能力和成本構成情況估算不同產量條件下的總成本變動趨勢;根據市場供求競爭情況確定計劃期生產能力的利用率和總產量;根據總成本變動趨勢曲線估算計劃總成本,根據目標資金利潤率換算出成本利潤率;用成本利潤率乘以計劃總成本求得目標利潤額;計劃總成本加目標利潤額等于目標銷售收入;目標銷售收入除以計劃產量等于價格。
n
內容 以消費者對產品的看法和需求急迫程度為基礎定價。包括:①直覺價值定價法。按顧客能夠察覺到的自己產品與競爭產品的相對直覺價值定價。根據產品直覺價值做出初步價格決策;估計按此價格的可銷數量;按可銷數量估算所需設備能力、投資和單位成本;計算能否獲得滿意利潤,能則著手開發該產品,不能則作罷。這種定價方法的關鍵是準確估計市場對直覺價值的評價。企業可以采用直接評定價格等級法、評定直覺價值等級法及特征法評定產品直覺價值。②需求差異定價法。按顧客不同的需求程度制定不同的價格。對需求急迫的顧客,按價目表價格,對不太急迫的,通過討價還價,執行較低價格;對使用價值相同、外觀形態略有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價格,價差不等于邊際成本差;按不同位置或不同時間制定不同價格,價差取決于需求差。
包括:①通行價格定價法。按隨行就市原則定價。②密封投標定價法。買方根據既盡量維護買方利益又要照顧賣方有利可圖的原則,提出招標項目的招標條件,賣方根據自身條件對投標機會進行篩選,對決定投標的項目,在規定日期內,以密封信件報價。同樣條件下,報價最低的賣主中標。報價的關鍵是正確判斷各種報價的中標概率,找出既能保證投標取勝,又能獲取最大預期利潤的報價。為有效地發揮投標交易方式在保護買賣雙方權益,特別是促使賣主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或工程質量,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有關部門通常規定保證賣主之間公平競爭的辦法,使合格投標人都有參加投標的機會(見開標價格)。
中國在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前,企業基本沒有定價權。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企業定價權也納入經濟改革的目標,成為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的企業定價主要包括:①制定屬于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②對屬于國家指導價的商品和收費項目,按照有關規定在一定限度內制定商品的具體價格和收費標準;③在屬于國家定價的商品領域內,企業有以下權利:對經有關部門鑒定確認、物價部門批準實行優質優價的產品,在規定的加價幅度內制定商品價格;按照規定權限范圍,確定殘損廢次、冷背呆滯商品的價格;在國家規定期限內制定新產品的試銷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