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渠道的典型公式是:生產者u2014u2014u2014消費者。商品交換沒有中間人介入,產銷結合在一起,形成的是直接流通渠道。這時商品生產者同時又是自己產品的商人,而沒有形成任何商業環節。
首先,這種渠道與簡單商品生產相聯系,由小商品生產者附帶兼營銷售業務。由于商品生產、商品消費的規模很小,生產與消費的時空矛盾不大,市場范圍狹小,生產者與消費者有條件在交換小直接見面。特別是當農村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的過程中,農民在城集貿易市場上將自給有余的商品或少量以交換為目的的產品直接出售給消費者,仍然是最經濟最合理的商品流通形式,既方便消費,又能更好地促進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當然,通過直接渠道進行流通的并不限于地產圍狹窄的產品,如某些地產地銷的手工業產品,也都適宜通過直接渠道進入消費,以節約流通費用,省流通時間。
其次,許多商品的自然屬性,也決定必須通過直接流通渠道進行流通,如某些易于變質、不便儲存的農副產品,應盡可能縮短商品的在途時間,盡快進入消費領域,只有直接流通渠道最為快捷。
再次,在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直接流通渠道的地位有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發展趨勢。一是在當代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經常出現集中生產對應集中消費,大規模生產對應大規模消費,直接流通渠道是最為經濟合理的流通渠道。二是某些高科技產品,需要完全按照用戶的要求,甚至在用戶的直接監督下進行生產,因而不需要任何商業環節介入其中。三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接觸越來越方便,使得生產者完全可以進行小批量生產而代替過去的大批量生產,為每一個消費者設計生產服裝、設計生產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從而實現產需直接見面。
當然,同是直接流通渠道,同是生產者u2014u2014u2014消費者的過程,在高科技條件下與在小商品生產條件下會有許多質的區別。
商品交換以商業為媒介進行,形成了產銷分離的間接流通渠道,這種流通渠道因為主要由商業環節構成,因而又可以被稱為商業渠道。間接流通渠道與發達的商品流通形式相對應。商品流通間接渠道的具體形式是:
(1)生產者u2014u2014u2014零售商u2014u2014u2014消費者
(2)生產者u2014u2014u2014批發商u2014u2014u2014零售商u2014u2014u2014消費者
(3)生產者u2014u2014u2014產地采購批發商u2014u2014u2014中轉批發商u2014u2014u2014銷地批發商u2014u2014u2014零售商u2014u2014u2014消費者
這三種流通渠道,加上前面講的直接流通渠道,構成商品流通渠道體系。這四種流通渠道同時并存,正常運轉,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商業內部批發零售分工的客觀必然性、批發商業獨立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多環節渠道(即長渠道)存在的客觀必然性,首先是由于商品產銷矛盾不斷擴大造成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的銷售范圍越來越廣,流通規模越來越大,生產與消費在時間、空間、品種、規格、檔次、數量等方面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生產集中消費分散,或生產分散消費集中的矛盾,生產的單一性與消費的多樣性的矛盾,生產的時空局限性與消費的時空無限性的矛盾,都需要靠商業的多形式、多功能、多渠道來緩解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