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逐步發展,生產型增值稅所產生的問題逐步突出起來,一些國內外學者都主張,理想的增值稅制應該是消費型增值稅。無論從規范增值稅制,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還是從促進國內企業設備投資和技術更新改造方面,增值稅轉型勢在必行。
2003年,u201c生產型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將設備投資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u201d被第一次寫入黨的文件。至此,增值稅轉型改革開始啟動。自2004年7月1日起,在東北地區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這項工作既是中央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采取的重大措施,也是為今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積累經驗。
在東北增值稅轉型試點過程中,國家下發了《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年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辦法》和《關于2005年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幾個指導性文件,規定了在東北地區特定行業范圍內,在保持增值稅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允許新購入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所含進項稅金予以抵扣。
盡管轉型試點并不是實行完全的消費型增值稅,但對企業來講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沈陽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分司是沈陽第一個辦理退稅的企業,公司經理當時拿著140萬元退稅金興奮地表示,公司將加大投資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提高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東北稅改也向外部傳達了重要的投資商機。上海一電力設備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說,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相當于企業購買機器設備可以得到17%的補貼,這將導致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他們已把投資建廠的目標定在沈陽。
2007年5月,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國家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了中部6省的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電力業、采掘業等八大行業。至2007年年底,東北和中部轉型試點地區新增設備進項稅額總計244億元,累計抵減欠繳增值稅額和退給企業增值稅額186億元。
今年7月、8月,內蒙古東部5個市(盟)和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先后被納入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范圍。
增值稅轉型,客觀上降低了企業投資的成本,有利于企業購入機器設備和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造,但由于企業的投資還要受到存量資金規模、市場前景和企業發展規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轉型的實際效果沒有估計的高。從試點情況看,轉型在財政可承受范圍內,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財政增收的長效機制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事實上,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試點肩負著支持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與探索完善增值稅制之路的雙重任務,終級目標則是探索建立規范化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使之由一種稅收優惠政策轉化為一種制度安排,以從根本上體現中性原則,避免稅收對經濟運行產生不應有的扭曲,真正實現納稅人稅收負擔的公平。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其中u201c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u201d備受關注。
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波及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勢頭,一些國家甚至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金融危機正在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項重大的減稅政策,在這種形勢下適時推出,對于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增值稅轉型是中國稅制改革過程中一項重大舉措,改革的成效,會直接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的運行和各級財政部門的可支配財力,它既是一個制度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運用稅收手段調控技術成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