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伊朗強硬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臺后不久,就在聯合國演講強調,伊朗有權研發核能。
2006年2月,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之后,宣布恢復鈾濃縮活動。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這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伊朗的重要貿易伙伴德國開始就解決伊朗核問題展開磋商,并從此形成機制。
2006年-2010年,2006年12月,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第一份決議,之后四年間,安理會一共通過六份決議,并逐漸加大針對伊朗的制裁壓力。
2009年9月,在艾哈邁迪內賈德贏得連任后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聲稱,伊朗擁有地下鈾濃縮設施。美國和以色列正認真考慮采取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隨后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后,艾哈邁德內賈德任滿前夕美伊關系出現緩和,兩國官員展開秘密會談。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視為更加務實的溫和派伊朗總統魯哈尼上臺的三個月后奧巴馬就致電魯哈尼,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領導人的首度接觸,被視為兩國由對抗轉向合作的新開端。
2013年11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之后的談判似乎順利起來,雙方兩個月后在日內瓦達成一份被稱為u201c聯合行動計劃u201d的臨時性協議。
2014年7月,卻未能按要求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之后談判的最后期限兩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外長在瑞士洛桑舉行外長會,為協議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與六國宣布達成框架協議,并將雙方達成全面協議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與六國在維也納展開最后一輪密集磋商,并在兩次延期加時磋商后,于7月中旬完成這場,長達9年的長跑談判。
[1]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2]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協議于2016年1月生效。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議情況,已多次出臺報告確認伊朗履行了該協議。
2017年10月5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美國軍方高級將領時再次公開表示,伊朗沒有遵守伊核協議u201c精神u201d。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多次威脅退出伊核協議后,釋放的又一最新信號。盡管目前尚不能確定美國是否會撕毀伊核協議,然而美伊關系在特朗普的多次強硬表態之下已然蒙上厚厚的陰影。
[3]2018年4月29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分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一致認可維持伊朗核協議的重要性,并表示將繼續和美國就伊朗核問題進行密切合作,其中包括有可能出現的伊核問題u201c新協議u201d。
2018年1月,特朗普宣布u201c最后一次u201d延長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后期限。
[2]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