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中國入世及CEPA的簽訂,使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明顯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經濟運行的水平不斷提高,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的頻度以經濟交往的表現形式劇增,其結果是社會經濟分工進一步清晰,圍繞著研發、采購、裝配、營銷各重要環節的物流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但是,物流服務業,特別是第三方物流服務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如何把握住發展趨勢,提供高端服務?這是很多專業人士考慮的問題。
我們應清楚我國的經濟地位,那就是研發方面薄弱, 自主知識產權項目較少,缺少自己的超級產品。中國之所以在研發方面較弱的情況下產生了較強的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定的份額,是由于跨國公司在中國國內還沒有形成對中國自有的產權、產品構成正面的尤其是價格上的壓力。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在世界經濟分工中,主要是提供料件、半成品或OEM產品,這在我國出口中占有較大比重,中國正逐步進入全球采購網絡,扮演全球供應商的角色。
要進入跨國采購網絡,不僅要提高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而且要對跨國采購評估體系和操作程序十分清楚,特別是七大評估體系,即品質保障體系、交貨供應體系、采購價格體系、外貿流通體系、環保認證體系、電子商務應用體系、安全品質體系等。以七大體系為主,跨
國采購商在全球范圍尋找供應商,尋找質量好、價格合理的產品。
事實上,采購與物流同為供應鏈的一個鏈條,分別承擔著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功能,采購處于整個供應鏈的最上游,是任何生產活動與消費活動的先導,而物流則是隨后實現物資最優送達客戶的過程。采購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是一個戰略環節,我們的實踐證明,要在銷售環節得到1%的利潤率很難,但在采購環節卻相對容易,所以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成為企業利潤的u201c搖籃u201d,也可成為其利潤之u201c墳墓u201d。
瑞士的國際采購專家蓋瑟爾在《采購與利潤》一文中寫道:u201c采購者應對生產總成本的一半負責u201d。可見采購的運作水平與成本的高低,對生產過程與生產成本,對政府運行與政府成本,對人本身的再生產過程與人力資源成本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研究采購發展戰略已成為各個國家經濟活動特別是企業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大領域,企業采購正發生著革命性的變革。
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 《經營物流:采購與銷售》一書無論是對政府、對企業,還是對社會人,都有一定的、積極的借鑒意義。
從某種范疇上說,牛魚龍先生提出u201c經營物流u201d的概念,在世界物流史上還是第一次,也填補了中國物流知識領域的空白。
衷心地希望這本書的出版發行,能給政府和企業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為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為深圳市物流協會會長,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