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電商行業興起以后,母嬰電商反而成為其垂直領域里最先爆發的。主要表現為互聯網巨頭爭相入股跨境母嬰,同時各方資本也在積極投資該行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首先,母嬰電商的市場規模與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相關數據預測,2015年我國母嬰電商市場規模在1000億元至2000億元,這么大的市場規模勢必會被互聯網巨頭及資本覬覦。在市場需求方面,海淘用戶規模交易量正在迅速增長,2014年海淘人群就已達1800萬;同時,隨著國內用戶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消費觀念的升級,5億左右的中產階級以及 80、90后消費者對海外母嬰產品需求旺盛;再者,用戶對海外商品認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次,跨境電商迅猛發展。未來2-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保持在30%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 而其中主導仍是出口電商,占比約保持在80%以上,交易規持續增長,2017年將達到6.64萬億的規模。
最后,政策紅利扶植。從2014年7月至今,海關總署關于跨境貿易的公告接連出臺,"6 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開放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商務部的《"互聯網 流通"行動計劃》以及國務院的 "互聯網 外貿"實施方案等一些政策,都直接或者間接促成了跨境母嬰電商的發展。
簡單的說,政策紅利窗口期、用戶潛在需求以及資本驅動等三大原因,導致各路母嬰垂直電商和包括BAT等在內的平臺玩家共生于這個競爭狀態。細數當前發展相對較好的母嬰電商,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碼頭、亞馬遜、小紅書、貝貝網、蜜芽、聚美等。如何?這個名單是不是足夠混亂?其實不然,隨著寶貝聽聽開啟騰訊進軍母嬰之路、阿里投資zulily,再加上此次百度投資蜜芽,BAT三巨頭入局之火已然使母嬰電商格局明顯的分為BAT陣營及非BAT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