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部署了2022年穩外貿和提質增效的一系列工作。其中,提出了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這對于我國國際物流和國際貿易發展而言,的確是重大利好,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進入“十四五”發展新階段,我國開啟了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加快國際物流發展的現代化步伐,應該是物流界需要努力的領域和方向。在近十余年國內消費快速擴張的支撐下,我國強大國內市場與電商網購、快遞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發展和循環提升關系,徹底改變了我國物流落后局面。尤其是電商網購、快遞大面積大幅度應用現代信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物流網絡建設等技術,人們充分享受到了便捷的購物消費和物流服務,做到足不出戶所需要的商品就能送上門,而且能確保實效。
由于我國是國際貿易大國,每年進出口大量商品依然采取傳統的貿易方式,國內外已形成的高效物流組織服務環境,卻因國際物流服務組織話語權較弱,而無法形成與貿易有機結合的國際競爭力。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跨境電商和物流“走出去”的步伐,取得積極成效,但規模依然受到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與效率的瓶頸約束。
因此,將跨境電商與海外倉有機結合,復制國內物流服務的模式就成為國際物流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途徑。總結我國國內“電商+物流”的發展經驗可以發現,正是由于配送、分撥中心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物流網絡化運行的環境。每年的“雙11”活動,更是促進了這種物流網絡的建設,也很好檢驗和提升了物流網絡的發展效率和效益,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發展的局面和運營經驗,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實現了很好銜接和分工合作。
為提高我國國際物流發展能力,積極復制國內物流網絡建設經驗,構建“跨境電商+海外倉+落地配”的一體化運行系統,應成為我國物流“走出去”的重要模式。鑒于“跨境電商+海外倉+落地配”物流系統是在國外進行建設,建設環境尤其是人力資源、政策等與國內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應認真總結近年來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本著快、穩、活的原則和思路積極發展。
“快”就是加快建設步伐,鼓勵電商、物流等企業積極“走出去”,既加快復制國內經驗,又增強我國物流國際競爭力,讓良好的物流服務、購物的方便性得到海外消費者的認可,迅速拓展國際商貿、物流服務市場。
“穩”就是做足市場拓展功課,克服電商、物流企業在國內擴張發展中存在的一定盲目問題,把落地國家的法律、勞工、土地、投融資、技術應用等研究做扎實,既包括企業的扎實研究,也包括政府部門的積極研究和精準引導,降低海外發展的風險,把電商、物流“走出去”的步伐走實,把海外倉的落地點選準,把落地配的服務網絡健全。
“活”就是確保競爭活力和進行靈活經營,要比照落地國家的優勢企業,練好內功,發揮我國企業聯系生產企業方便、構建國內國際循環銜接便利的優勢,把“跨境電商+海外倉+落地配”做活,使其充滿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活力。
尤其要將“跨境電商+海外倉+落地配”與我國國內港口、海運、海外運營港口網絡有機結合,形成強大的貿易物流供應鏈,構建國際貿易和物流產業鏈,實現國際貿易產業鏈供應鏈有機融合,下活我國國際物流“走出去”一盤大棋,形成由我國強大競爭力和充滿鏈的活力國際物流支撐的國際物流發展新路徑,全面提升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能力和產業鏈價值、供應鏈價值。
歐盟委員會提議禁止俄羅斯煤炭 石油也將受到限制
歐盟委員會提議對俄羅斯能源等領域擴大制裁。4月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就對俄實施第五輪制裁發布聲明。此輪制裁包括六個方面,第一項為,歐盟將對來自俄羅斯的每年價值40億歐元的煤炭實施進口禁令,“這將削弱俄羅斯的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此次,歐委會同時提出,將禁止俄羅斯船舶及由俄羅斯運營的船舶進入歐盟港口,農產品、食品、能源等必需品可獲得豁免。在量子計算機、先進半導體、敏感的機械和運輸設備等領域進一步實施價值100億歐元的出口禁令。實施價值55億歐元的新進口禁令,包括木材、水泥、海鮮和酒類。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歐盟全面禁止俄羅斯公司參與歐盟成員國的公共采購等。
馮德萊恩補充稱: 歐委會同時建議進一步增加個人制裁清單。此外,正在制定額外的制裁措施,包括對石油進口的制裁。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于3月8日簽署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行政令,具體內容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某些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等。英國政府也于同日宣布,將在年底前停止從俄進口石油及石油產品。但鑒于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高度依賴,此前27個成員國對于是否將制裁目標擴大到俄能源領域一直存在分歧。 因為在過去五年,化石燃料在歐洲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為57%-60%。盡管近年來歐洲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但本土煤炭和天然氣產量的下降意味著歐盟仍高度依賴進口化石能源來滿足能源需求,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90%、97%和70%。
在這三個領域,俄羅斯均為歐盟的頭號供應國:2021年,俄氣在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中占比約為45%,過去幾年這個數字平均在40%左右,各成員國的進口水平不同。歐盟的其他主要天然氣供應國有挪威(23%)、阿爾及利亞(12%)、美國(6%)和卡塔爾(5%);歐盟的原油進口中俄羅斯占比27%,其次是挪威(8%),哈薩克斯坦(8%),美國(5%);煤炭領域,盡管近年來歐盟進口量有所下降,但俄羅斯仍是主要供應國(46%),其次是美國(15%),澳大利亞(13%)。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德國的煤炭進口也高度依賴俄羅斯。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占到總進口份額的50%以上,個別發電廠的煤炭甚至有超過75%以上是來自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