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沒少跟你們一個姓金的經理聯系,但他一直以各種理由推托。”一名客商匆匆從廣州趕到義烏向一家外貿公司“討說法”。
▲圖片來自網絡幾個月前,他一個朋友通過某電商平臺,向這家外貿公司訂購了一批五金工具,雖然支付了10多萬元貨款,但一直都沒收到貨。事關公司誠信,外貿公司馬上與這名客商所說的金某聯系,但對方卻拒絕回公司處理。“金某已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主要負責公司電商平臺的業務。”外貿公司負責人通過查詢發現,金某讓財務人員轉賬的基本都是幾個相同的賬戶,存在很大的問題。當他再次聯系金某時,卻發現對方已“失聯”。
▲民警展開調查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公司報警后,馬上展開調查。偵查發現,金某35歲,是臺州天臺人,在進入外貿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先后利用職務便利,多次向公司虛報收款賬號、私自收取客戶貨款等方式,挪用公司資金48.6萬余元。“由于金某全權負責公司某電商平臺的業務,只要他說要支付貨款,財務人員就會把錢匯入他提供的賬戶,我們平時也不怎么去管。”外貿公司負責人連連后悔地說道。隨后,金某因涉嫌職務侵占罪被義烏警方上網通緝。
8月11日,警方通過不懈偵查,在寧波某高校建筑工地發現金某線索,成功將其抓獲。“工作了大約半年,我就發現了這家公司的管理漏洞。不需要老總簽字,我就可以讓財務人員隨便轉賬。”落網時,金某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而挪用公司的48.6萬余元均已被他用于歸還賭債及揮霍。原來,金某在進入外貿公司工作前,沉迷網絡賭博欠下大量外債,妻子也跟他離了婚。發現公司轉賬不需要老板簽字審批后,金某動起了歪腦筋——他利用自己負責公司某電商平臺業務的便利,多次讓財務人員將“貨款”轉入自己或朋友的賬戶,不到一年時間就挪用公司資金48.6萬余元。目前,金某因涉嫌職務侵占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警 方 提 醒通過虛報、偽造等形式將企業財產挪歸個人使用的方式較為隱蔽,一些中小企業甚至沒有專門的財務人員,企業負責人很難發現。等到發現時,涉事員工一般已辭職或逃匿,為時已晚。
部分民營企業往往由一人或少數人控制,決策和經營管理的主觀隨意性較大,致使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民警提醒廣大企業負責人,
及時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稽核、收支審批等基本的財務管理制度,避免給不法分子留下違法犯罪的空間,以案為鑒,堵塞漏洞,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