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矩和專用術語,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外貿行業更是如此,外貿術語和縮寫數不勝數多如牛毛,而不搞清外貿術語又怎么能順利地開展工作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外貿付款時相關的外貿術語和縮寫。
首先是比較常用的外貿術語,比如 FOB,CFR,還有和GIF很像的CIF。
FOB的中文翻譯是在裝運港的船上進行交貨,專業一點可以稱之為離岸價格,也就是說當你把客戶需要的貨物送到約好的裝運港上船之后,那么賣方就不需要交納后面的任何費用。
CFR的中文翻譯是成本加運費,那么很簡單就能看出這個付款方式比上面那個花費要多,在貨物到達目的港口之前一切費用都需要賣家出,但是這個付款方式還不是最貴的,下面那個才是。
CIF的中文翻譯是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也就是說除了成本費和運輸費,賣方還要掏錢給貨物買一份保險,畢竟船上運輸還是受其他因素限制,風險雖小但還是有的,更不要提其他運輸方式了。
再者就是一些常見的縮寫,在這里提一下T/T,L/C和O/A,T/T代表電匯,也就是先付款才發貨,貨款直接通過銀行匯入對方賬戶。在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這個賬戶不能是個人賬戶。
L/C代表信用證,大家按照約定好的,委托銀行開一份承諾付款的文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國際形勢緊張,外貿行業有些受影響,一定要選擇口碑好的銀行。
O/A代表賒銷,也是風險最大的一種方式,先發貨然后才能收款,這種一般會與中信保合作,當對方不付款時可以發起理賠,但是花銷需要自己出,選擇要謹慎。
大多數人做生意都是為了金錢和利益,所以在這個環節大家一定要謹慎行事,不要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