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12月份阿里巴巴在1688成立了“C2M事業部”,商家對此話題的談論就不少,以及阿里各個服務外包商用來做話術的談資。C2M模式到底是什么,“要將移動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簡單描述就是消費者直達工廠,強調的是工廠與消費者的銜接。事實上這是一種“聰明”模式:在此模式 下,消費者直接通過平臺下單,工廠接收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訂單,然后根據需求設計、采購、生產、發貨。主要包括純柔性生產,小批量多批次的快速供應鏈反應。我們工廠長久以來面臨的三大問題就是,“我們生產什么?”、“我們生產多少貨物?”、“我們的貨物賣給誰?”,此模式就解決了工廠庫存與現金流的問題。阿里為何有底氣能夠實現這一“壯舉”? 因為國內信息透明,阿里它掌握著國民龐大及其精準的數據庫,我們在它面前一絲不掛,它能夠憑此預測到人們的階段性的消費行為,可怕吧。 拼多多成功的地方就是將消費者與他們的品牌工廠直接對接起來,砍掉了供應商、倉儲、轉運輸甚至是銷售等高成本的中間環節、所以即使他的價格很低,依舊有很大的利潤。
對于有實力的工廠來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福音。對于大多數在1688平臺上沒什么存在感的供應商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那么這些拿貨的商家還能繼續在1688上生存嗎?我看空間是會越來越狹窄的。轉首去做淘寶天貓?又錯過了時代。
因為這次全球蔓延的疫情,世界經濟為之蕭條。阿里巴巴重新啟動了“春雷計劃”,調動了1688,國際站,支付寶、速賣通等平臺的業務戰線力量。數據整合再此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極大的推動了C2M的實施,淘寶也在這時執行C2M,速賣通也迅速啟動了“跨境C2M計劃” ,幫助國內制造企業快速鏈接外海消費需求,反向供應鏈轉化為生意機會。比如,在歐洲疫情日趨嚴峻時,速賣通平臺數據顯示出,室內健身、居家生活等品類銷售額呈暴漲趨勢,業務小二立刻積極引導商家備貨,抓住了這一波商機。速賣通主打跨境零售,有“國際版天貓”之稱,目前已成為俄羅斯、西班牙、智利頭號電商平臺,波蘭第二大電商平臺,并覆蓋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1688上做陪讀朗的供應商未必不可把眼光投向做跨境的速賣通,在這次疫情里,為了降低門檻,速賣通還推出“一鍵入駐”服務,符合條件的商家可以0成本入駐。在四川的一場直播中,超過2000家企業參與,提交材料后2小時內就能在速賣通開店。阿里正調整各項規則活動幫助商家度過難關。
C2M的啟動,就表明了,不管是國內的電商平臺還是做跨境電商,利用大數據做數字運營是時代之趨,不單單是做一些市場分析、做產品規劃、做精美的網站建設、燒點廣告費、做做直播就能一定做好的了。需要的是對數據的敏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