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導向戰略=服裝業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并向全球蔓延,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快速下行風險,在此形勢下,政府的調控目標逐步由過去的u201c一保一控u201d轉變為全力u201c保增長u201d。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預期通脹壓力減緩,那么,防止中國經濟增長的快速下滑成為當前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這次政府針對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調高其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盡管中國政府試圖改變現階段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造成了負面后果是中國(特別是廣東、浙江兩省)有不少中小企業破產倒閉,盡管倒下去的企業大多數是高污染高能耗、勞動密集型企業,但是,鑒于這部分企業吸納勞動力多、就業面廣,所以暫時有必要通過財政政策的適當調整,幫助企業樹立信心、度過難關,防止出現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響中國實體經濟。
不過,政府同時調高部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就是為了鼓勵產業升級,改變過去簡單的低附加值、簡單加工產品出口,試圖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從可持續經濟增長角度而言,技術進步是非常關鍵的要素。
總體上,這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對中國的服裝紡織行業、玩具、機電行業以及高附加值醫藥行業構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不過,在現階段美國次債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中國外貿出口時,中國反而應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調整出口導向戰略,變壓力為動力,必須認清中國已成為貿易和經濟大國的基本事實,要通過適度降低外貿依存度,擴大內需,充分利用大國優勢加速產業結構升級,避免向長期產品附屬化增長模式的方向發展。放棄單一的出口導向型戰略,盡管在短期內可以維持出口規模,但是必須促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通過鼓勵與扶持高附加值產業與產品出口,走向內外需求均衡的大國經濟,走向技術引領的經濟增長模式。
明年是我國進出口導向的拐點. 2012年對中國和世界而言是一個機遇之年。雖然歐美債務危機還在持續發酵使得全球經濟復蘇態勢緩慢,但債務危機對于整體經濟的影響并不是致命 性的,公共部門負債并不是經濟復蘇的決定因子。對于歐美債務危機,我們應該用更加宏觀和開放的角度來審視。同理,對于2012年中國經濟的總結以及對 2013年經濟情況的預期,應當建立在對于歐債危機的理性解讀之上。
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呈現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大規模制造業領域出現了調整趨勢。調整 產能過剩,尋找新的投資領域。第二,中國的出口企業開始回歸國內市場。出口企業的觀念發生變化,中國的優質和超大規模的市場特質被中國企業發現。第三,企 業家資源在重組。在大規模的制造領域里,過去企業追求做大做強,而現在,經過2012年這場大變革,中國企業家團隊開始重新認識投資的方向,尋找融資的途 徑。第四,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在國內的社會融資當中,來自于銀行、工商企業的信貸不再占據社會融資的主要部分,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出現使得貨幣與資源 在連接當中,通貨膨脹的水分變小,而經濟規模仍保持不變。第五,國內的信息化和現代服務產業取得了突破。過去人們不知道服務產業里會有工業類產品,而現在 有些企業真正實現了服務產業與工業制造車間里一樣的流程,服務業產業群因此有了升級的可能性。在我看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源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