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看和客戶的訂單是基于什么樣的貿易術語對應不同的責任和費用劃分。
說的稍微簡單點:按FOB(指定裝運港船上交貨)來說,可以是客戶的指定貨代,也可以是我們的貨代做FOB。
客戶的指定貨代就是只需要和貨代確認FOB本地費用,一般各個港口的本地費用標準也都能查到。
連接分享如下
如果是業務自己找的貨代,就要同時報價海運費給客戶確認,并且要問客戶收取,相當于是CFR了;如果再加上保險,那就是CIF。
1、業務接單(敲定貿易合同:確定交期,貨款支付等事宜)
2、業務或跟單員下單給生產和船務
3、生產部門安排生產,船務提前一到兩周向指定貨代訂艙位(下booing)
4、貨代放艙位,給到S/O(類似船票,不過是貨物的而已)
5、船務按船英雄期向拖車提前下單,安排做柜打單時間,給成品貨倉下出貨計劃,提前備貨,安排貨柜裝貨
6、裝柜和重柜后,船務做發票裝箱單和報關單(?稿件),如有商檢需要提前一周做商檢,提供給報關行安排出口報關,同時船務做補料(SI、發票裝箱單、VGM、美線的還要提供ISF)給貨代
7、貨代發水單給船務,船務核對后給財務安排付local charge給貨代,貨代后續提供提單正本或者電放(現在大部分是電放,少部分客戶需要正本,如果是正本就需要國際快遞寄給客戶)
8、業務發清關資料(提單、發票、裝箱單)給客人,然后客人付款(或客人先付款,具體看合同怎么寫)
9、客人屆時船到港就安排貨物進口清關提貨事宜。
PS:我寫的比較簡潔,很多細節都沒有具體說,如果有想了解的請關注我或者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