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展會云集,從開年大展美國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到法蘭克福家紡展、法蘭克福圣誕禮品及辦公用品展,再到慕尼黑體育用品展(ISPO)、迪拜醫療用品展,隨后疫情爆發,武漢封城,中國取消各種旅行團,整個春節開始進入隔離生活狀態。2月7-11日德國法蘭克福春季消費品展順利舉辦,中國展商大都如期而至。2月24日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宣布照明展延期,隨即科隆五金展等全球一大批展會陸續推遲或取消。3月2日美國宣布芝加哥家庭用品展取消,成為美國第一個取消的展會。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幾百場展會取消或推遲,6月之前已幾無展會舉辦。
近期,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封國,之后美國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不僅中國人,就連歐洲人也不允許入境,基本就是封國狀態。接下來加拿大、印度、南非、阿聯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也紛紛進行限制外國人入境,世界突然停止了運動,閉關鎖國全球展開。
很多外貿企業預定的上半年展會大多交了定金或者全款,一些展會的取消和延期給大家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UFI(國際展覽業協會)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賀庭凱(Kai Hattendorf)表示:“在全球范圍內,最近幾周有500多場貿易展覽無法如期舉行,并指出延期或取消展覽的影響正在對整個展覽行業造成不斷升級的連鎖反應。”根據UFI的數據,目前參展商沒有獲得的全球訂單總額已經達到230億歐元 (263億美元)。其中,UFI估算亞太地區損失了約130億歐元 (146億美元) 的訂單,歐洲損失了97億歐元 (111億美元) 的訂單。隨著更多商業活動繼續延期,損失金額在未來幾周將進一步攀升。
延期或者取消的展會的做法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長期影響。但即便只是短期推遲了展覽的舉辦,其產生的經濟影響也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展覽延期將影響預期的業務和營收,尤其對中小外貿企業而言可能帶來生死存亡的風險。這些經濟損失的數字強調了展覽在任何經濟復蘇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展覽和會議等商業模式是推動任何經濟復蘇的快速通道。
盡管各地商務部門陸續出臺各種激勵政策,以確保外貿企業不受影響,但蝴蝶效應不是一日可以解決問題,可能需要3-5個月或者更長時間。如此看來今年下半年的展會大多會繼續取消或者再延期。
因此我們給外貿企業提出以下建議1、在全球疫情不明朗的情況下不盲目預定下半年的展會,即使有意向參展也要和展覽公司簽訂好合同,對某些條款做出一些要求,比如遇展會取消或延遲涉及到費用如何退改等。
2、結合各國防疫工作的開展,美國航空等宣布繼續停飛到中國的航班直到10月下旬,間接給我們一個信號,或許十月才會風平浪靜。請大家密切關注各航空公司和各國出入境管理的政策,只有全球都開放的時候才能表明疫情平穩可以旅行。如果需要預定展會,或許秋季廣交會以后舉辦的展會時間更靠譜。
3、要用好各地商務部門的補貼政策。每個展會的籌備都需要3-6個月的時間,因此2020年盡量選擇第四季度展會進行籌備,并選擇各地補貼比例高的項目,以減輕企業負擔。
4、選擇展會需理性,盡量選擇專業性強,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展會,根據各企業開拓目標市場的不同進行選擇,減少展會數量和出訪人數。
5、6月后應盡快提前預定2021年上半年展會。
6、疫情無情,患難見真情,建議大家通過疫情的考驗后,慎重選擇展覽公司報名參展,講誠信和服務好應該作為企業的首選。
最近一些展覽公司因受到展會取消會展延期的影響而蒙受損失,但在界定損失的過程中請手下留情,外貿企業先行活下來才有展覽公司的生存,衣食父母一旦破產和關門,未開的日子會更難過。實事求是做事可以心安理得,如果就是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隨意克扣外貿企業,接下來或許失去的就是人心了。
外貿企業先生存,展覽公司才能為他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