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資本1:資本,與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 經濟史0:列強強大的真正原因:工業革命 ---- 為什么沒有發生在中國?
如之前所說,
貿易,其實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動力之一。
在《貿易篇》中,就讓我們來看一下:
西方經濟學是如何解釋“貿易的作用”的。***************<目錄>***************
一、“貿易帶來利益”的基本原理二、啟示1:一定要【摒棄】“所有東西都自己造”的愚見!三、啟示2:關鍵不是你能【生產】什么,而是你能【買到】什么!四、經驗和教訓:- 案例1:清朝 ---- 為什么閉關鎖國會導致自絕于世界?
- 案例2:經濟“內循環”
- 案例3:“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
- 案例4:WTO、貿易自由化,和貿易戰
*************<正文開始>*************
一、“貿易帶來利益”的基本原理
1、貿易分工 = 生產專業化,讓【優勢技術】得到【更多應用】讓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假想案例來說明這一點:
假設
某村有 4戶人家:農民、裁縫、鐵匠,和教師:
- 他們分別擅長于:耕地、織布、打鐵,和教娃;
-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生產效率是他人的【兩倍】;
- 一開始,他們不進行分工,而是各自【自給自足】地生產 ---- 即:每個人,都用四分之一的時間來分別從事:耕地、織布、打鐵,和教娃,自己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顯然,
自給自足時期的經濟產出分布如下:
而聰明的童鞋一定馬上就想到了:
---- 你們4家人,為什么不【分工】一下,各施所長呢?- 為什么不讓農活最好的農民,耕所有人的田地?
- 為什么不讓織布最好的裁縫,織所有人的衣服?
- 為什么不讓打鐵最好的鐵匠,造所有人的鐵器?
- 為什么不讓學問最好的老師,教所有人的孩子?
一旦4家人
開展分工、公平貿易,經濟產出就會變為:
原來人均100%,到現在的【人均160%】貿易分工的效果,立竿見影:- 優勢技術(各領域最牛的人)得到更多的應用,
- 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更高的產量、最高的質量、更低的價格,以及更高的經濟福利
2、全球資源整合,讓【優勢生產要素】得到【更多應用】貿易利益的第二點體現,就在于對【優勢生產要素】的開發及利用,比如:
- 1)土地(資本):美國擁有大量富饒的耕地,而自國卻沒有那么多糧食需求(人少)---- 若是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土地資源只能被閑置;
- 2)勞動力:多年錯誤的人口政策(超生)讓中國積攢了海量的過剩勞動力 ---- 要不是2002年加入了WTO,這些勞動力根本無事可做,只能虛度光陰;
正是國際貿易,使得這些原本閑置的【優勢生產要素】被【充分調動】起來:
- 提高了世界總體經濟產出、降低了各類商品的價格;
- 提高了人均可享有的財富、增進了社會總體經濟福利;
- ---- 無論富國還是窮國都能從貿易中獲益,帶來了馬克思根本想不到的世界大同;
上述幾點綜合起來,就是
“貿易的利益”(Gain from Trade)放到現實中就是:
當中 / 美 / 日 三國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優勢要素,并開展公平貿易后 ---- 所有人都能從中獲利!
二、啟示1:一定要【摒棄】“所有東西都自己造”的愚見!
只要明白了上述原理,就不難看出:
- ---- 我們一定要摒棄“所有東西都自己造”的愚見!
- ---- 那是傻X 行為,只有原始人才全都自己造!
現代人的生活,早已離不開【成千上萬種】商品 ----
- 早上起床:牙刷、牙膏、毛巾,衣服;
- 外出上班:地鐵公交,文具、電腦、打印機;
- 中午吃飯:大米、蔬菜肉類、碗筷;
- 晚上回家:洗澡浴缸、床墊被褥,空調;
試想:
若這么多東西,全都要你自己制造,你還有時間做別的事情嘛?- 光是大米,就需要:耕地、播種、澆水、施肥、收割、烹飪等諸多工序,耗費你大半天;
- 最終,就算每天從早忙到晚,最終種出的大米恐怕剛好只夠填飽肚子… 效率極低……
- ---- 那,是原始人的生活!
反過來說:
是什么,造就了現代人類【物質極大富足】的生活?---- 正是
現代社會高度精細化的分工呀!
- 比如:種大米,就交給專業的農戶
- ---- 職業農民既有經驗、又有設備,一個能頂幾百個你
而做牙刷,就交給專業的牙刷廠- ---- 專業廠商,能以你根本無法想象的效率批量造出牙刷
- 而且,產品質量也是秒殺你自制的土貨!
你能想象“用自制的牙刷刷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嗎?
你能找到合適的柔軟材料當刷毛么?… 若材料不對,怕是一刷就一口血……
而你,只要做好【屬于自己的分工】就行了(比如:老老實實上班)!
- 你所在的工廠,一定也在用別人無法想象的效率和質量,生產另一樣產品吧!
- 最后,你只要拿自家工廠的優勢產品,去跟農戶和牙刷廠做等價交換(購買)就可以了!
- 這樣,所有人都可以獲得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大米、牙刷,和你廠的優勢產品!
P.S. 而且,這跟“你具體從事什么行業、具體負責哪個崗位”等等統統無關!)
我們甚至可以說:貿易體系的高度發達,帶來了真正意義的【勞動不分貴賤】
三、啟示2:關鍵不是你能【生產】什么,而是你能【買到】什么!
第一:俗話說: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國外有國;- ---- 除去少數優勢產業之外,在絕大多數領域,一定有人(別國),比你做的更好!
- ---- 無論你國再怎么努力,本國非優勢產品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只能淪為“二流貨色”
此時,若你國
一味固守“什么都要自己制造”,
拒絕跟別國進行貿易(分工):
- 表面上:乍一看,“市場上好像全是Made in China”,“哇!好厲害!!”
- 但實際上:國民將無法享受到國外產的一流品,注定只能在二流國產貨的陪伴中度過一生...
- ---- 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么......
更有甚者,
別的國家可“沒那么傻”,他們巴不得更加深入國際產業鏈、取代你的位置呢!第二:哪怕【什么都是你最牛】---- 通過貿易,你還是能獲得【更多】利益!- 退10,000步說:哪怕世上真的有全知全能的神仙,能在所有產業都處于霸主地位;
- ---- 通過貿易分工,就連神仙也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還是用前面的例子來說明,如圖:
通過貿易分工,神仙的總所得從210%上升到240% ---- 即:獲得了貿易利益!上述道理,應用到現實中就是:- 牛人再牛,也只有一副手腳,不可能同時做A和B;
- “打雜的活助理做,尖端的活才讓教授做”---- 在合理的分工下, 團隊效率就能變得更高
上述這些,就是“貿易的魔力”。再一次地:
啟示1:一定要【摒棄】“所有東西都自己造”的愚見;
啟示2:關鍵不是你能【生產】什么,而是你能【買到】什么!
四、經驗和教訓:
看懂了正規的貿易理論后,現實中的種種事情,我們就都能明白了:
案例1:清朝 ---- 為什么【閉關鎖國】會導致自絕于世界?
參考:經濟史0:列強強大的真正原因:工業革命 ---- 為什么沒有發生在中國?
18世紀的英國,為什么能成為“最早的列強”?第一:是“
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
生產力提升 ---- 英國紡織工人的生產效率達到
印度的300倍第二:就是強大的“國際貿易”體系:為高達300倍的巨大生產力籌集原料、打開市場!- 正因如此,英國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才能得到足夠的用武之地;
- 價廉物美的英國紡織品迅速占領整個歐洲、以及大量殖民地的紡織品市場,盡享貿易利益
- 最終,紡織業的巨大成功,成為了英國的“第一桶金”---- 資本快速積累,為英國后續轉型資本密集型國家、成為歐洲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
國際貿易還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的“溢出效應”:
- 1)最尖端的商品和技術,通過貿易相互傳播 ---- 為落后國家帶來文明開化的曙光;
- 2)跨國貿易分工,將催使法制、商業規則、市場經濟體系等現代社會制度迅速完備化;
正因如此,同樣是被堅船利炮轟開國門,
日本卻通過國際貿易體系迅速西化、飛速發展:- 1)毫無自恃、虛心求教,誠心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社會制度;
- 2)遵守世界貿易規則、深入參與國際貿易分工,獲取貿易的利益;
- 3)優先發展順應天賦的輕工業、獲得比較優勢,大量出口創匯(參考:貿易2)
- 4)用外匯換取急需的先進設備和科技,進一步加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就這樣,到了明治時代中期,日本
輕工業領域就掀起了一場工業革命,
短短20多年間,日本便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也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化國家,與西歐列強之間的差距迅速縮短!對比英國和日本的成功經驗,【清朝落后】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1)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自行斷送】了獲得【貿易利益】的機會!
---- 若是沒有閉關鎖國的話,清朝【本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2)【閉關鎖國】,又【自行斷送】了接觸【先進技術/文化】的機會!
更有甚者,當年的清朝居然:- 明明自己什么都不知道(or 故意對真相視而不見)、明明自己才是那個小丑;
- 卻還自恃為“天朝大國”、對待洋人趾高氣昂、頤指氣使,非要別人向自己行跪拜禮;
- 甚至直呼洋人是“狗邦”、意淫“一旦沒了中國茶葉和大黃,洋人都會便秘而死”----
參考:《沒有天朝的茶葉大黃,洋人都活不下去?| 大象公會》
1840年1月,兩廣總督林則徐向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發出了《諭英國國王書》,質問英國人為何要將鴉片輸入中國。林則徐認為,英國將鴉片輸入中國是恩將仇報。中國輸出給外國的,能吃、能用、能轉賣,都有利于外國,「如茶葉大黃,外國不可一日無也」,若不是天朝賣給他們,「則夷人何以為生?」
接替林則徐為兩廣總督的琦善說得直白:「外夷土地堅剛,風日燥熱。且夷人每日以牛羊肉作為口糧,不易消化,若無大黃,則大便不暢,夷人將活活憋死。故每餐飯后,需以大黃茶葉為通腸神藥。」
江南道御史周頊,也認為「外夷于中國內地茶葉、大黃,數月不食,有瞽目塞腸之患,甚至不能聊生。」
戰爭開打后,廣州三元里義民抗英后,更是發檄文質問英夷:「我天朝茶葉、大黃各樣藥物,皆汝狗邦養命之物,我天朝若不發給,爾等性命何在?」
簡直是貽笑萬年 ---- 有人,想步清朝的后塵嗎?3)更有甚者,【與世隔絕】還【葬送】了【中國工業革命的可能性】!
- 如下圖右側:中國自己的紡織機械,早在1300年就出現了,比珍妮紡織機早了整整460多年
- 而注意黃色部分,中國1300年的大紡車足足有32個紡錘,是初版珍妮紡織機的整整4倍!
- ----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當年沒有國際貿易體系(即:無法調集足夠的原料、沒有足以消化巨大產能的市場)、再加上本身人口超生等原因;
- ---- 這才導致“節約勞動力”的先進紡織機械失去了用武之地,最終在歲月蹉跎中失傳...
案例2:經濟“內循環”
還是那句話:
自絕于世界,只會被世界拋下、將原有的利益拱手相讓。情景1:若加入國際貿易體系,可以獲得利益:
中國從世界貿易中得到了明顯的利益!情景2:若自絕于世界、閉門造車的話:結果顯而易見:- 立刻會有別國取代你原來的位置(比如印度越南)---- 等于將原有的貿易利益拱手相讓;
- 除了少數原本就處于比較優勢的領域(比如“一流日用品”)外,在其他產品方面,將再也無法獲得世界一流產品 ---- 中國國民將被迫只能使用自國生產的“二流產品”!
- 對于勞動力供給過剩的中國來說,出口是我國過剩勞動力的主要出路之一。而一旦失去國際市場,他們只能重新回到無(返)所(鄉)事(創)事(業)狀態….. 造成巨大的損失!
參考:人口7:“人口紅利”只是“奴隸主的盛宴”,而對“底層勞工”則是“血淚史”
案例3:關于“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
國內肯定有很多人這么想:
- “我們有制度優勢!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 “只要我們投入足夠的資源用于科技研發,總有一天一定能趕超別國!”
然而,但凡我們
用常識想一想:- 只要學生努力讀書,就一定能拿全班第一了嗎?
- 只要運動員努力訓練、教練拼命鞭策,就一定能拿奧運冠軍了嗎?
- 只要給彬老濕足夠的投資、比如給我10個億,我就能拿諾貝爾獎了嗎?
- ---- 顯然不是那樣啊… 如果光努力就有用,那么大家都是世界冠軍了!
事實上,
在“你”努力的同時,其他人并沒有閑著…
- 其他學生也在拼命讀書、其他運動員也在拼命訓練,其他國家也在拼命投資!
- ---- 當你能做28nm級芯片的時候,別國已經能做14nm級別了;等你能做14nm級別的時候,別國已經能做5nm級別了!---- 這樣一來,你所生產出來的東西,永遠只能是世界“二流貨色”!你覺得,有多少客戶,會特地來買你手上的,總是遜人一籌的芯片呢?…
最終,
在充分競爭的世界中,光靠“努力”將難以改變“相對排名”!這樣的現象,經濟學中稱為“合成謬誤”:一件事情單獨來看可能是好事,但若其他人也
都這么做的話,就
不再是好事;
最終,“學生”若想超越“老師”,一般只能等待“天時地利人和”:- 參考:貿易3:中國芯片的“技術追趕”之路?----“天時地利”齊備,唯缺“人和”
- 參考:資本8:看懂“中等收入陷阱”---- 馬克思做夢也無法想象的“世界大同”
案例4:貿易自由化、貿易戰,和WTO
1、真正的“貿易自由化”真正的貿易自由化,
要求更低的關稅、
更少的貿易壁壘、
更低的交易費用,并鼓勵
企業間進行更多競爭,優勝劣汰 ---- 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
將“貿易利益”最大化:
- 更高的產品質量(由技術更好的企業生產)
- 更低的產品價格(由成本更小的企業生產)
同時,貿易自由化的
利益是
雙向的:
- 對于窮國:就算自己只有低端產業,也能通過公平貿易提前享受到原本未來幾十年內都生產不出來的世界一流產品,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 對于富國:通過從窮國進口廉價商品,富國民眾能獲得更低的價格,總體經濟福利提高
理想的貿易自由化,將互利互惠,如下圖所示:
而假的貿易自由化,只能是損人不利己,雙方均損失貿易利益......2、中美貿易戰(貿易規則視角)如上面所說,在
假的貿易自由化下,雙方都會
遭遇損失:
1)中國消費者:- 無法買到世界最高質量的產品:比如:進口車、未經閹割的社交媒體、國際金融等;
- 無法享受世界最低的價格:比如:農產品 / 肉類、進口車、石油能源等;
- 空有一大堆外匯儲備、卻無法自由支配 / 消費:最終面臨不斷貶值,同時也會加劇國內通脹、推升房產泡沫、底層人民財富被進一步轉移,貧富差距加大等等
2)美國(貿易對手方):- 貿易不平衡加劇:大量進口的同時,出口卻受阻 ---- 貿易赤字不斷擴大;
- 就業不平衡加劇:貿易壁壘將使美國就業(產業)長期低于理論水平;而中國就業(產業)長期高于理論水平(虛高)---- 而失業長期高于理論值,將助長美國底層勞工的怨氣聚集,最終,美國“沉默的大多數”才在2016年把特朗普推上了總統的位置,并發動了貿易戰!
- 參考:資本6:看懂【中美貿易戰】 iPhone產業鏈去美國化&真人版《美國隊長3:內戰》
3、WTO:本來就是【最激烈】的競爭平臺,是“創造性毀滅”的戰場!1)其實究其本質,
貿易利益,本來就是從競爭和淘汰中來的!- 只有淘汰低效企業、只留下最強企業包攬市場,人們才能普遍享受到最優質、最便宜的產品
- 而經濟的“規模效應”,又將促成“強者更強、贏家通吃”的格局 ---- 舊產業所需的企業和員工數量將越來越少,大量被淘汰的勞工將不得不轉行、另謀生計;
- ---- 上述這些,在選擇加入WTO的時點,就已經注定!
正因如此,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
將資本主義比作一種“創造性毀滅”。
- ----“破繭成蝶”的過程,永遠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 ---- 而我們只有堅持到底,才能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 正如格力、美的、海爾等優質民營企業,都是從80年代破落國企的廢墟中重生的一樣。
2)
競爭和淘汰并不是只針對你,而是對發達國家也一視同仁!- 最早2002年開始,剛加入WTO的中國低端商品(服裝、日用品等)就迅速血洗了全球發達國家市場,Made in China充斥著富國的貨架;
- ---- 這個過程中,難道沒有大量富國低端企業倒閉?沒有大量富國勞工被迫下崗嗎?
- ---- 其實,在發達國家看來:中國的低端產業,也是他們“根本戰勝不了”的對手……
3)WTO已經對新加入國給足了“保護期”- WTO一般都會給新加入的發展中國家一定的保護期 ---- 允許你發展出自己的產業、日后能在國際競爭中“公平地決斗”。最終誰死誰留一切由市場決定,優勝劣汰。
- 實際上,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起,就一直在享受“保護期特權”---- 一方面外國對我們開放了全部市場;而另一方面,中國的眾多領域卻受到保護、不允許外資進入。
- ---- 毫無疑問,這些“保護期特權”大大加速了中國各產業的發展,“已經夠意思了”...
4)商界圈,往往是“信譽第一”世上沒有可以永遠持續的“特權”,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在商業上,若一方只享受
權利、卻拒絕履行
義務,會遭受什么后果?
- 商業信用掃地、合作伙伴棄你而去(“De-couple”)、
- 業務被轉移給其他更守信用的合作方(外企產業外遷),
- 最終逐漸被排除出全球貿易分工體系(“內循環”、閉門造車),失去貿易利益……
若拒絕加入世界的浪潮,浪潮只會【繞過你】,獨自遠去……我們現在,到底身在何處、又將走向何方呢?
~Fin~
附:《貿易篇》總目錄
- (本篇)貿易1“貿易帶來利益”的基本原理:關鍵不是你能生產什么,而是你能買到什么
- 貿易2:如何在貿易競爭中勝出?東北為什么振興不起來?---- 全看“比較優勢”
- 貿易3:中國芯片的“技術追趕”之路?----“天時地利”齊備,唯缺“人和”
- 貿易4:“貿易平衡”的機理 ----“實際匯率”的自動調節作用
- 貿易5:“資源的詛咒”---- 為什么俄羅斯(包括蘇聯)制造業【注定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