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由于上海疫情,陸上運力不足造成貨物進出口堵塞,導致長三角生產的貨物、生產原料的運輸出現阻塞,形成了供應鏈沖擊,并擾亂了長三角的正常生產秩序,停工、原料不足等生產因素方面的影響削弱了貿易訂單的需求,據統計從中國發往美國的集裝箱量跌至年內新低。
好在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復工復產復市的推進,上海以及長三角的外貿正在復蘇。
據上海機場集團消息,浦東機場貨運量持續回升,5月以來比上月同期增長6成以上。此外,據交通運輸部消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恢復至去年八成。
目前這個階段美國零售商已經開始“補冬季庫存”,再加上疫情趨緩后上海各大工廠已全力趕工出貨,市場需求有可能急速回升,過度壓抑的出口需求開始增加,所以也可能會出現搶運的現象,這一點大家可能也需要注意了。
有數據顯示許多集運公司已經調整航班準備應對5月開始的搶運潮。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港口外等待進港的船舶數量比2月高出195%。
總的來說,上海逐步解封對外貿企業來說是個利好消息,也提醒大家預先安排好出貨時間。
對于上海解封,全國復工復產后是否真的會出現一波出貨潮?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主要取決于這幾個因素:出得去,能生產,有訂單。
從物流的因素來看,如果解封,貨物和司機流動逐步恢復正常,出貨沒有問題;再看工廠的生產,封控兩個多月后解封,工廠的原材料供應仍將是個問題,所以產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恢復。最關鍵的還是看訂單。
另外,從時間上看,美國進口商通常從6月開始出圣誕銷季的貨,否則很有可能會錯過銷季。雖然業界擔心美國的高通脹會影響消費,但進口商卻并沒有馬上減少圣誕銷季的訂單。相反,很多大型零售商還看好今年的銷售,紛紛提早鋪貨。再加上5月12日開始的美西工會談判的不確定性,出貨的緊迫性很強烈。這將提振市場對班輪運力的需求,導致相關路線的運費上漲。
好的趨勢:海運費下降 運費好貴,想必各位外貿人都說累了。
之前外貿人都懂的痛:疫情開始以來海運費翻了10倍,在過去短短的兩年內,同樣一個集裝箱從2000美元漲到了2萬美元,而且還得靠搶。
不過據說現在情形出現了兩極反轉:以前“一艙難求”,現在船公司手拿艙位到處找貨。
今年下半年,海運費可能會下降。最近也有不少新聞說海運巨頭自己都承認下半年的海運費用可能會有所下降。
據多個航運咨詢機構發布的數據,近期亞洲至歐美市場的部分航線即期運價出現下滑,海上集裝箱運輸需求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