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集裝箱船運費大漲,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行業頻頻產生甩柜的現象。
在國際海運航線中,中美航線的漲幅最大,截至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每條集裝箱3848美元和4622美元,美西航線運價更是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
相較3月初每條集裝箱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從事智能耳機、智能音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某企業負責人稱,產品95%以上都用于出口,其中海運占到產品運輸方式90%以上。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以來,海運價格一路攀升,甚至不少航線“一柜難求”現象頻現,這給企業物流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
除了海運價格暴漲、難以訂柜以外,在貨運旺季時,船公司艙位有限,熱門航線還容易出現爆艙甩柜的現象。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顯示,自5月開始,運價指數持續上漲,截至10月9日,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錄得1438.22點,已經達到2012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由于沒有用于出口貨物的集裝箱,船運公司也提高了運價,過去三個月到美國的運價上漲了60%。就非洲港口而言,該費率增長了一倍以上,幾乎是100%,而歐洲的運費也飆升了50%,就沒有不漲價的航線。
近期運價趨勢美線價格繼續維持高位,盡管美國疫情繼續飛速蔓延,但美國仍以經濟恢復優先,受此支撐,運輸需求持續增長。上海港船舶平均裝載率保持在95%的水平,市場運價繼續在高位徘徊。
歐洲航線運價增長放緩,歐洲地區疫情近期大幅反彈,部分國家可能會加強管控力度,導致經濟復蘇放緩。運輸需求受到拖累,由于近期運價持續上漲,上周市場運價有所回調。
地中海航線運價走高,市場行情較歐洲航線為更好,貨量表現良好,運價走高。10月16日,上海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1239美元/TEU,較上期上漲3.1%。
澳新、南美市場運價上漲:澳新航線,部分地區由于疫情反彈繼續實施管控措施,但經濟整體穩步恢復。加之進入傳統運輸旺季,運輸需求回暖,市場運價繼續上漲。10月16日,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182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10.5%。南美航線,目的地多個國家疫情傳播情況較為嚴重,刺激部分生活必需品和醫療商品的運輸需求。運輸需求繼續保持高位,訂艙價格依然小幅上漲。
某集裝箱制造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海運運力緊張除了反映在運價上,也反映在匹配的集裝箱上,從他們企業的集裝箱銷量來看,七八月份整個環比增速很快,且集裝箱的生產已經排到了年底。
二季度海外疫情暴發導致生產停滯,使得中國在全球出口的份額上升,美國航線海運價格迅速增長,主要還是航運供需出現缺口,而海運價格的上漲,也讓各大航運公司的集運板塊賺得盆滿缽滿。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多數船公司此前對國際航運形勢產生悲觀的預期,因此縮減運力,在國內疫情得以控制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展現出較強韌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出口從4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增長1.8%,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其中9月份出口總值16619.7億元,同比增8.7%。目前運價高、訂艙難,主要是因為船公司運力,難以滿足突然增長的航運需求。
相關人士表示,
由于疫情在國外并未得到完全控制,因此這些國家在復工復產方面落后于中國,中國大量貨物出口到當地后,由于對方卸船的時間較長而滯留在口岸,導致整個進出口速度出現不平衡和阻塞,更加導致航運市場運力不足。業內人士稱,即便如今中國已經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歐美國家也重新啟動經濟活動,但這場疫情對集裝箱航運公司帶來沉重打擊,要恢復往日正常的運輸狀態還需要時間,再加上美國消費旺季即將到來,
目前來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航運價格維持高位水平仍是大概率事件。海運價格的上漲、貨運量的增加,讓各大航運公司的集運板塊賺得盆滿缽滿,Wind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
中遠海控、招商輪船、中遠海能、招商南油、中遠海發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53.79%、520.93%、5481.39%、159.56%和66.51%。跨境電商進入旺季 多方案應對海運漲價海運是跨境電商出貨的重要渠道,眼下美國備貨季已經到來,國外用戶已經開始提前采購電子消費品和感恩節、圣誕節等用品,那么在如今海運物流不穩定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企業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不降反升,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穩外貿重要力量。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海運作為跨境電商企業出貨的重要方式,其價格波動也牽動著企業的心。
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考慮到今年旺季海運物流的不穩定,他盡量避免將所有貨物運輸押寶在一家物流公司上,隨時做好海、陸、空三方面備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