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在想,外貿soho到底有什么競爭力,如何在殘酷的叢林法則里,占得一線生機?
畢竟外貿是個零和博弈,有人挖角到一個新客戶,就有人丟失個老客戶,每一次的詢盤都是在一次次的做減法,排除掉實力不夠的企業,篩選出最優化方案。參考外貿三要素,產品、資金和人才,soho銷售的產品,并非自己生產的,資金更是十分緊張,只能說在經驗上有一點點優勢,靠這點優勢真的能立足嗎?
后來我發現,并不是soho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會,而是很多
制造企業把外貿這條路拱手相讓。
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工廠位于城鄉結合部,這里人才凋敝,想招個英語四級的員工都十分困難,根本沒有辦法搭建自己的外貿團隊。很多老板單純的認為開個阿里巴巴國際站,中國制造的平臺就可以坐等客戶上門。但時至今日,不僅平臺內卷,幾萬塊錢的投資可謂杯水車薪,不同產品適合的渠道也大相徑庭,很多制造型企業由于缺乏外貿經驗和耐心,淺嘗一下后,看不到收益就立刻止損,從此放棄外貿出口,專心生產經營。
因此,遇到這種類型的企業,外貿公司以及soho的機會就來了!
我們要知道,任何商業模式,供應鏈都是第一位的,產品不行,即使流量再大也無濟于事。
舉個例子:字節跳動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抖音、tiktok的母公司,旗下也有一個跨境電商平臺Fanno,該平臺在經過短暫運營之后,即將關停。這表明流量和成交之間,依然有很大的鴻溝需要跨域,并非任何產品在充足的流量下都能賺到錢!
再比如抖音網紅瘋狂小楊哥,坐擁7000萬粉絲,但他帶貨的理念非常高明,從來不賣坑爹貨,偶爾間進過一次直播室,正在賣品牌牙膏,39.9元包郵,包括7盒牙膏,2個牙刷和2個旅行裝牙膏,不管是從哪個線上渠道都拿不到這樣的價格,很多人更是直言,從小楊哥這里批發去擺地攤,分分鐘賣光。
可見,商業活動的核心依然是圍繞產品本身的,營銷話術再高明,在硬實力面前也蒼白無力。因此,soho甚至幾個人外貿公司想在外貿行業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選擇一個足夠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結合上述工廠的痛點,以及十一年外貿從業經驗,我總結如下外貿soho創業心得:
首先,要對行業!
不要選那些太熱門的行業,這種行業里必定有龍頭企業,在各方面都是以碾壓性的存在。大大壓縮了中小企業的存活空間,比如小米這個品牌真的是消費者的福音,中小企業的殺手,小米憑借著整合供應鏈,和自身的品牌效應,已經滲透大量傳統行業,除了電子產品,各種小家電,大家電,都已經出現小米的身影。小米每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是依靠價格優勢搶占別人的市場份額,價格更低品牌更大,無疑極具殺傷力,對消費者來說是很有性價比的。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成本比小米的高,品牌又沒有知名度,原本在百家爭鳴的階段還可以吃點紅利,現在直接沒生意做。所以,這類有品牌龍頭的行業,中小企業想都別想。關于類目選擇方面的經驗,之前有總結過,這里就不展開了,需要的可以索要資料。
在我國,各種產品是具有產業帶的,某個類目的產品通常集中在一個或周邊幾個城市當中,憑借著資源整合優勢,形成規?;?,比如山東東營憑借著石化做起來輪胎產業,濟南是激光雕刻機,濟寧周邊是大型機械,威海是漁具等等,各有各的特點。
那么對于soho來說,機會就來了。越是內陸地區,外貿越不發達,很多企業國內市場可以做一兩個億產值,但出口是零。
中小外貿企業以及soho可以按照先選擇好類目,再調研當地的生產企業,從中選擇出供應鏈中的佼佼者進行合作,一方面soho獲得了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生產企業借助外貿公司打開了國際市場,可謂雙贏!
對于大多數外貿業務員而言,當下最大的問題,并不是能力不夠,或者是話術不行,而是產品不夠有競爭力,導致在主動開發,詢盤報價階段屢屢碰壁。同樣的時間成本和推廣預算下,選擇不同的產品,結果天差地別。
切勿僅憑自己的喜好和直覺盲目創業,多做市場調研,學習一些產品經理的知識,才能建立起正確的商業認知,提高創業的成功概率。例如我們50+的外貿團隊中,有6位產品經理,專門負責調研行業和供應鏈,再經過運營團隊的實操試錯,篩選出很多優質外貿B2B項目,孵化出4個不同類目的外貿公司,年銷售額也突破2億大關。
在當下的經濟大環境中,創業變的愈發艱難,對每個外貿業務員而言,最初的夢想尚未實現,需加倍努力,一起共勉!如果你正處于這個階段,建議你謹慎小心,外貿坑很多,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如果遇到問題,我可以幫你分析一下,畢竟各種坑我基本上都踩完了,各種渠道也都做了好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