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結束,意味著我離開大學有將近八年的時間了。
2018年對于我來說又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在這一年里,我換了三份工作,從一家小工廠的業務員到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總監,再到現在的自由職業者。我的工資翻了8倍,目前的方向使我擁有了更多的私人時間,繼續我的創業夢想。
我到底怎么做到的?
今天這篇文章且當做我對2018年的總結和思考,也或許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
01
職業目標從高考結束那年,我在志愿書里填下“商務英語”這四個字的時候,我的人生注定跟外貿這兩個字牢牢地捆綁在一起。還記得大學剛開始的時候,班主任問我們,你們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當時我舉手回答:因為我想成為一個successful business woman。這個愿望至今仍然排在我intend fulfillment list的首位,因為這么多年來,我確實一直是個business woman,但是并不successful。
雖然與普通的國內業務員的差別可能就是,國內業務員需要去跑市場,而外貿業務員主要的獲取訂單的渠道是通過網絡、郵件。外貿業務員使我從事商業活動成為可能。
02
技能提升當年B2B相比現在好做一些,而B2B模式則對外貿業務員有著更高的能力要求,包括談判技巧、郵件技巧、開發客戶技巧等。即使在2012年我加入了華為工作,成為華為的一名合同經理,我也依然想念那些為了談客戶而加班的深夜里,開PI給客戶、收到客戶付款的水單的日子。
因此,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瀏覽一些外貿相關的網站,也就是在這個期間,自學了谷歌開發客戶以及專業的郵件撰寫技巧。
在華為呆了兩年多。雖然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遠遠不及第一份外貿業務員的工作來得多,但是也并不是全無收獲。在這里我認識了人生特別重要的幾個朋友,并且對大公司的流程系統標準、數據處理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對我后來的管理工作有了一定啟發。
我頻繁地更換工作,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當前的這份工作已經無法帶給我任何個人能力的提升。但是我對2018年的這兩份工作也并不是沒有貢獻。
第一份工作,任職一個月時間,給他們帶來了第一個外單。然而這個工廠的老板非常不講信用,約定的交期沒有按時交貨,并且個人素質也比較低,遂離職。
第二份工作,擔任業務總監,工作的第三個月就給公司帶來了20倍的營業額提升,并且每月的銷售額一直保持增長,直到我離職。離職原因:老板目光短淺,格局太小,無法做大。
03
深入思考從事外貿業務必然意味著你必須成為一個多面手。如果你只會通過平臺回復客戶詢盤,那么你的職能僅可稱之為“客服”而非“業務”。
外貿業務員應該是產品經理,因為只有懂產品、懂行業,你才能夠更專業的解答客戶的疑問;
外貿業務員應該是營銷經理,因為當你的客戶面臨市場競爭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他帶來更多開拓市場的建議和方案,客戶才能更依賴你,給你帶來更多訂單;
外貿業務員也應該是運營經理,只有具備運營思維,才能在社交平臺的洶涌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讓更多的潛在客戶發現我們......
從事業務工作必然是要背負許多壓力的,而從事外貿對于業務員綜合能力的高要求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是我卻不這么想,正是因為從事這份職業需要更高的個人能力,所以我總能從中摸索到自己的短板,并有意識地加強。
職場上,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問題,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里。當你總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個人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的時候,賺錢真的只是順便的事情;當困難一次次被克服的時候,這些經歷帶給我的成就感,不亞于收到客戶的水單一樣令我振奮!
04
More possibility
外貿行業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發展機會,給我們每一個個體也帶來了非常多的職業發展的可能性。比如我自己工作的這些年,就遇到過不少客戶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或者成為他們在中國這邊的代理人。
也認識不少外貿圈子里的人,都因為外貿,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亮:
有的單槍匹馬卻年銷售額過億;
有的因外貿而學會建站最后收到來自美國硅谷的OFFER;
有的即使表明了自己是貿易公司卻仍然拿下歐洲超過2000家分銷商的大客戶...
這個世界或許有一些不公平,但是在職場上,對于人才的需求永遠是供大于求的,就看我們怎么看待這件事情,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而已
----------------
2019,
如果滿足于現狀,
那就好好享受當下;
如果野心勃勃,
那就奮起直追!
讓我們一起擁有一個好身體,
一起更好地工作,
一起更好地生活!
從畢業到成為業務經理,我只用了八個月;從入職到拿下公司第一個百萬訂單,我只用了一個月;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法使業績翻番二十倍,我只用了三個月。我是Victoria, 一個從業八年的外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