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三只松鼠上市了,地點是深交所。乘著當天A股大漲的行情,三只松鼠當天漲幅超過40%。三只松鼠是一家什么公司?徽商老板,員工平均年齡25歲,以客戶為中心,有“主人”文化,要做一家100年的公司……這個起于淘寶,長于天貓的互聯網零食品牌,充滿了阿里的影子。
近年來,從表象的花名文化,“中臺戰略”、“擁抱變化”,到背后核心的組織力、公司文化再到使命愿景,“學阿里”成為一種風潮,這里面有創業公司,有行業巨頭,甚至有阿里的對手們。
在筆者看來,中國互聯網20多年歷史中,阿里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改變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一直堅持將社會價值融于商業價值的創造中,其利用平臺效應帶動和激發的產值遠遠大于它自己的規模。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這么多企業學阿里的原因。可以看出,“學阿里”風潮的背后,不只是商業模式的借鑒,更是文化價值觀和戰略能力的輸送:越來越多人相信數字技術作為基礎的公平的致富機會,也習慣于互聯網帶來的平等、信任、高效的協作關系,越來越多公司謀求創造空間和搜尋機會,而非琢磨灰色地帶的投機空間。這是阿里平臺在商業價值之外,給社會帶來的更大價值。
1.阿里概念股浮出
掛牌當天,三只松鼠首開A股“無人”敲鐘之先河,選擇讓三只萌氣十足的“松鼠人偶”上臺敲鐘,現場歡樂無比。
隨著三只“松鼠”敲響上市鐘聲,阿里“概念股”也隨即浮出水面。2016年3月,阿里開始系統性的協助商家上市,首批逾50家阿里生態企業啟動IPO計劃,三只松鼠便是其中之一。從那時至今,阿里已經幫助了寶尊電商、天元集團、凱詰電商、如涵控股、美登科技以及喜寶動力等多家阿里生態企業上市,“阿里概念股”開始集中出現。
阿里概念股的集中出現,阿里生態功不可沒,再往深一層去探索,真正的“王炸”是阿里文化的力量。沒有阿里文化,就不會生長出今天的阿里生態;沒有阿里文化的持續輸出,就不會有阿里生態企業的集中上市。甚至,中國互聯網的格局和風貌,都要改寫。
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正式更名天貓,受天貓影響,中國互聯網正式進入“動物園時代”,京東為了硬杠阿里,決定順應“貓狗大戰”的俗語,選擇了一只小白狗做自己的吉祥物。幾年后,58速運給自己改了與天貓更類似的名字,叫“快狗”,引來輿論熱議。
除了學阿里用動物作自己的LOGO,阿里文化被外界模仿的還有:花名文化、語言文化(親)、造節、生態思維以及擁抱變化等。
作為阿里生態企業的一員,三只松鼠對阿里文化的理解非常透徹。阿里有天貓,它有三只松鼠;阿里有“親”,三只松鼠有“主人”;阿里有雙十一和618,三只松鼠有吃貨節、零食節和賣萌節;阿里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三只松鼠要“讓天下主人爽起來”。
然而,這些都只是表像,三只松鼠從阿里文化中學到最有用的,是“組織文化”,是“新”企業家,“新”商業模式、“新” 價值觀、“新” 路徑,這些才是驅動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2.組織文化的“輸出”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七年前的同一天,全球第一個二次元虛擬偶像洛天依誕生了。那一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五個月后三只松鼠登陸天貓,初次登場便正面迎戰雙十一,隨后連續七年拿下天貓堅果行業全網第一。
這三個形象迥異的二次元形象在同年誕生,分別帶領各自所處的行業步一個全新的時代,他們以領航人的身份,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
組織文化才是阿里文化的最強音,組織文化推動組織能力的成長,最終溢出為一個又一個新業務,阿里孵化出上市企業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事例。同樣的事例還有中國供應商、誠信通和支付寶等。組織能力足夠成熟后,新業務會自然而然在需求中誕生,于是不得不做。
這些新業務各自獨立又相互協同,于是生長出一個獨特的阿里生態,新商業文明從中脫胎而出,而這,吸引了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
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慶典上,章燎原第一次認識了阿里,開始正視電子商務,他事后回憶時說:“讓我看到了一束光,點燃了另一種激情”。彼時他還是安徽寧國詹氏的總經理,回去之后他在詹氏推出山核桃品牌“殼殼果”,一年時間做到電商行業排名前三。
殼殼果的成功引來時任IDG資本合伙人的李豐,他為此專程跑了一趟寧國市。當時章燎本準備加大殼殼果的投資,卻遭到公司內部反對,有人覺得他走火入魔了,電商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怎么可能有未來。了解情況之后,李豐告訴章燎原:“你出來干,我投你錢”。十年后三只松鼠上市,李豐在現場說,這是“好人賺錢的代表”。
三只松鼠等互聯網品牌的誕生,創始人的戰略能力是其一,阿里組織文化的成熟是其二。阿里的組織文化推動了價值的循環流動,其中不斷涌現出做新業務的機會。屬于基礎設施的,阿里自己做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平臺能力,而更多的機會則留給更多的人,阿里生態于是不斷外延擴大。
前文所述的阿里概念股,都是阿里生態外延中的一部分。他們圍繞阿里展開了自己的業務,這里重點說下寶尊電商、天元集團和美登科技。
寶尊電商“為品牌客戶提供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全鏈路一站式解決方案”,天元集團“為順豐、申通、圓通等公司定制電子面單、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等物料”,美登科技“面向淘寶集市和天貓商家提供營銷服務,通過數據驅動理性營銷”。
阿里概念股,或是阿里生態中的商家、或是為阿里生態中的商家提供服務的服務商、或是為阿里生態外延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服務商。
3.數字經濟的“流動”
強行燒錢開拓新業務,和組織文化溢出帶來新業務,兩者對比,最大的區別在于數字的流通價值和協同共享價值。
2018年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EO張勇對外表示,經過19年的發展,阿里已經成為橫跨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物流、云計算、新零售等多板塊的數字經濟體。而現在來看,隨著阿里概念股的集中上市,實際上阿里經濟體正變得越來越成熟。阿里文化的對外輸出,正在孵化出越來越多的小生態。
受阿里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數字經濟,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再次表現出自己的敏感性,在2018年提出了五位一體的二十字方針,其中的“沉淀能力”指得就是數字化,表示三只松鼠要變成一家真正的供應鏈企業,用數據化能力去“造貨”。
以此為基礎,三只松鼠在那一年的“造零食”發布會上,雙十一開始前夕,一口中氣對外推出了11款產品,其中一款“小瓶果”上線第一天就賣出了18萬件。2018年9月16日推出的“升級版”每日堅果,僅用了七個月便賣出了1億袋,銷量超過第二、三名的總和。
三只松鼠的數字化還表現在與阿里生態的融合上,除了借助阿里平臺上的大數據指導“造物”,還可以進行有效的分銷。2018年6月,三只松鼠進入零售通,成功覆蓋動銷店鋪70萬家,復購店鋪超過65%。零售通又是阿里的產品,旨在幫助阿里平臺上的商家多元化分銷。
阿里零售通以全國660萬家夫妻雜貨店為主要服務對像,它們絕大多數缺乏規模化的議價能力,阿里零售通將自己的數字化、規模化能力賦能給他們,幫助他們對接阿里平臺上的優質商家。阿里零售通目前已經覆蓋全國超百萬家夫妻雜貨店,每6家實體雜貨店就有一家在使用。
和阿里以前的新業務一樣,零售通業務的推出,是隨著阿里文化的溢出自然而然出現的,是阿里整個數字經濟生態中的延伸。一端幫阿里平臺上的品牌建立了多元化的分銷體系,一端幫中小雜貨店主對接了優質優價的貨源,數字經濟未來又可以衍生出更多可能。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阿里數字經濟的日漸成熟,阿里已經不再是一家純線上的公司,而是已經與國民經濟深度融合,并帶來正向影響的平臺。它正在不斷通過平臺效應來撬動行業發展,并給商業社會帶來好的改變。
阿里賦能的上市公司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