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京東已組建出一個新的團隊,欲開展直營便利店業務,同時“挖腳”部分7-11的高管。對此,京東官方回應稱,將秉承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并沒有做大規模自營店的準備。
線下便利店弊病眾多,加盟店模式并不成功
早在2017年4月,劉強東就宣布了一個大計劃,聲稱在未來5年內要在全國開設100萬家京東便利店,一半都會開在農村,“百萬便利店”計劃可見其對農村流量的渴望。而農村加盟的店面多半是以個體經營的夫妻店面,選擇加盟京東便利店,不僅可以品牌賦能,也能提高營業坪效。其次,在一二線城市一些知名便利店已經全面覆蓋,線下渠道競爭激烈,而農村市場人口多,生活消費需求量比較大,加上其消費觀念的改變,京東選擇村鎮發展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
目前,在農村市場假貨、冒牌貨泛濫的問題依然沖擊著京東,對于堅持正品的京東便利店,在農村市場這個惡劣的環境里顯然不好生存。據悉,京東便利店必須保證京東掌柜寶進貨量占全店至少50%,店中經營的商品100%無假貨,京東除了質保金約束外,還會對商家進行線下巡查,如發現售賣假貨,會取消合作資格。這也就意味著品牌商家下沉農村渠道,成本自然就會提高,而加盟京東便利店的店主無法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收益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運營成本卻還要高于一般便利店,一些經營不善的店鋪也就自然倒閉了。
要實現100萬個便利店的數字并不容易,京東的這種翻牌加盟店的模式,雖然有很強的復制性,但是目前看來這個優勢并沒有給京東帶來預想的成功。再看蘇寧小店,蘇寧小店的模式是直營形式擴展,在門店管理上更加統一,蘇寧小店員工并穿著蘇寧工服,所有的生鮮都由蘇寧供應鏈配送到店統一定價,而京東便利店則由個人管理運營,銷售價格也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因此,本就不擅長布局線下的京東,并不像蘇寧小店那樣迅速打開農村市場。
挖掘7-11管理層員工為便利店發展做人才儲備
國內現階段,600萬夫妻店,而品牌連鎖便利店才10萬家,國產連鎖便利店占比就更少。近年來加盟便利店企業不斷死亡,也是因為便利店的生意看似門檻低,但能做好的卻在少數。《2017年全球零售報告》顯示,全球零售250強中上榜便利店企業共11家,其中日系便利店與其代理商占據5席,其收入總和占上榜便利店收入總和的52%。而7-11及其代理商企業占上榜便利店收入總和的61%,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毫無疑問,711就代表著便利店行業的標桿。7-11建立了大規模的門店網絡,實現輕資產模式運營,形成了類似電商的規模效應。截止至2016年底,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7-Eleven擁有61554家門店。那么與電商便利店相比,711這種日系便利店有什么不同之處呢?作為傳統便利店品牌,711 又如何在電商沖擊下成功經營呢?對于消費者來說,711不僅僅是賣一些生活消費品,它還是一家餐廳,與其他便利店商品的一成不變不同,7-11一直都在快速響應日新月異的快消品市場,堅持開發自有商品,力爭產品的差異化優勢。除此之外,711還擁有完善高效的配送體系。
711在線下便利店深耕十幾年,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連鎖加盟管理系統和培訓體系,其對線下便利店如何營銷、培訓、管理都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京東發展線下便利店恰恰就遇到線下供應鏈弱的問題,之前的模式無法真正滿足便利店的需求,線下營銷方面打不通,管理村鎮便利店市場也并不順利。此次京東回應發力小程序“京東便利GO”,為店主提供新的銷售渠道也是一種營銷方式,而挖走711高管也就不難理解是在儲備人才,相信在京東后續的戰略調整中,會賦予線下便利店更多新的管理模式。
線下便利店仍舊是電商巨頭新零售發展的重點
隨著線上紅利漸漸消失,電商巨頭在焦慮中開始紛紛喊出新零售口號,線下實體店也成為京東、阿里、蘇寧等布局的零售市場。自馬云2016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就開始布局線下零售業,在入股銀泰百貨后,阿里巴巴又入股三江購物,以21.5億元收購三江購物32%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在和三江購物合作的11家便利店也在后來出現在手機淘寶頁面上。2017年阿里又收購聯華超市,拿到其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而聯華超市遍布全國的3618家門店有望為阿里開展新零售布局和改造。阿里的步伐也逐漸瞄準了線下最火熱的業態,做起了天貓小店。
便利店作為高頻的生活消費零售店,社區周邊的人群對便利店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最近在上海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目前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已接近10萬家,年銷售額達1300億元,增速達13%。一時間,便利店也成了電商巨頭爭搶的香餑餑。
今年以來,蘇寧小店也在大規模開店,并且多在一些四五線的鄉鎮城市,預計到今年底將有超過5000家門店開業,未來三年將落地1.5萬家店。除此之外,Amazon也發布了四年項目計劃,要開設至少三個類似于Amazon Go的線下實體超市概念、兩個大型超市,最終要開超過2000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雄墨商業認為,不論是國內電商還是國際巨頭亞馬遜,都在向線下實體便利店發展,未來實體便利店和電商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優勢才是行業競爭力所在。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