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集團財務總監胡世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集團第一大主營業務是銅加工和貿易,集團的營收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實際銷售數量是增長的,因為前三季度銅材價格和產品加工價格同比都是下跌的。
每經記者 于垚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0月31日晚,2019年首次入選世界500強的浙江民企海亮集團發布了最新財報,集團2019年1月~9月實現營收1340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實現凈利潤15.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
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外銅價呈現下跌趨勢,據上海有色交易網的數據,平均跌幅在7~8個百分點。海亮集團財務總監胡世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集團第一大主營業務是銅加工和貿易,集團的營收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實際銷售數量是增長的,因為前三季度銅材價格和產品加工價格同比都是下跌的。
銅價下跌,凈利潤增長
海亮集團官網顯示,集團是一家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家、員工2萬余名,總資產超550億元的民營企業,產業布局12個國家和地區,營銷網絡輻射全球。2018年,集團營業收入為1736億元,位列世界企業500強第473位。
銅加工和貿易是海亮集團的第一大主要產業,其中銅產品加工業務主要集中在A股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SZ)。10月31日,海亮股份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公司實現營收321億元,同比微增了0.03%,凈利潤為8.19億元,同比增長18.55%。
胡世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9年以來,銅加工的加工費仍然是下降的,但是海亮股份的業績沒有下降,同比還有一定比例的上升,這得益于公司持續的技術研發和工藝改造,通過內部挖潛降低加工成本。此外,海亮股份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彌補了2018年委托第三方加工的產能短板,對毛利率的提升也有一定增效貢獻。
記者注意到,海亮股份經營現金流和期末現金余額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胡世華表示,股份公司出現現金流和現金余額下降,與公司在今年初的收購有關。公司與KME簽署了《股權資產購買協議》,收購其持有的Kabelmetal Messing Beteiligungsges mbH、KME Brass Germany GmbH等五家公司100%股權,并通過資產交易的方式收購德國Menden工廠銅管業務和銅管業務相關的資產,收購初始交易金額為1.19億歐元。本次收購完成后,海亮股份還需要向歐洲五家公司注入營運資金,增加了存貨、預付貨款及應收貨款等經營現金的流出。
公告顯示,KME公司是全球銅加工行業領袖級企業,其資產涵蓋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銅管、銅棒工廠,主要客戶集中在意大利、德國及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在歐洲高檔銅合金棒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約為17%。本次收購完成后,將加速海亮股份全球化布局,并購優勢凸顯。
胡世華表示,除了通過HME進入歐洲市場,海亮股份還分別在越南、泰國設立了生產線,在美國也有新的生產基地在建設過程中,這為公司全球化布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繼續出售非主業資產
記者注意到,2019年以來,海亮集團繼續在“瘦身”,相繼轉讓了海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亮物業)、浙江海亮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亮能源)和北票北塔油頁巖綜合開發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票北塔公司)。
據胡世華介紹,海亮物業成立于2014年7月,是海亮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負責海亮地產原有開發項目的物業管理業務,所管理的物業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隨著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海亮集團已于2019年7月將海亮物業100%股權,轉讓給世茂集團所屬的世茂天成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胡世華告訴記者,海亮能源的體量很小,目前海亮集團已經退出,不再是其股東,接手方是浙江貝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澤集團)。
記者注意到,貝澤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馮海良,其對公司的持股比例為99.8%,馮海良同時也是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
另外,2019年9月,海亮集團還完成了對北票北塔公司的出售,海亮集團將其持有的55%股份轉讓給貝澤集團,北票北塔的另一股東為北票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胡世華表示,海亮集團將繼續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三大主業發展。除了銅加工產業之外,海亮集團重點發力的方向在以基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行業,以及培育發展養老健康產業。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海亮教育日前公布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財年,海亮教育實現營業收入14.99億元,同比增長28.2%;凈利潤為3.158億元,同比增長36.8%。
海亮教育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汪鳴介紹稱,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亮教育自主舉辦9所學校,運營管理27所學校,學生總數已達到61109人。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