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年時間的熱炒,跨境電商開始漸漸離開風口期,即將步入常態化發展期。這意味著,新入局的企業將不會再像先行者們那樣輕輕松松就賺取高額利潤,留給他們的機會將越來越少,難度也會越來越大。當然,這并不是說跨境電商的機會被封堵了,相反,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仍在,這一點毋庸置疑!
傳統外貿的深度轉型迫在眉睫,跨境電商將是未來我國外貿高速增長的最大引擎,這一點是可預見的,因此,跨境電商仍是傳統制造型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選擇途徑。只是,面對跨境電商戰場愈演愈烈的正面廝殺,新入局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到底該如何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超車”。
工業時代的競爭邏輯是,通過規模經濟去獲得成本優勢,進而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種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簡單稱之為“大而全”。在這種競爭邏輯之下,只會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面對競爭時,中小企業必然一擊即潰。然而,今天的市場環境與以往大不同,變化快速,不確定性不斷放大,如此背景之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發生了部分失效!相對于“大而全”的“小而美”橫空出世,這讓中小企業在大企業競爭背后依然能夠存在,不僅如此,“小而美”企業還能活的相當滋潤。
為什么這么說呢?可以看見的是,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跨境電商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已經結束,精耕細作已然開始。國內市場,中產階級不斷崛起,消費逐步升級,國際市場中產階級更是不用多說,商品經濟向人文經濟轉變。此種情形下,屬于屌絲的免費經濟沒有任何優勢,消費者追求的產品核心價值已經發生改變,消費者不再追求產品“有”的需求,甚至性價比都已不能簡單地作為衡量產品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消費者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他們看中的不僅僅只是產品質量,還需要對品牌、個性、文化等體驗上的認同,體價比取代了性價比。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的產品要做到“美”,挖掘精準細分市場,做深供應鏈,練好內功,在質量、服務、場景化體驗、文化、個性等方面精耕細作,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因缺乏多余的資金及供應鏈資源,試錯成本和競爭成本都過高,所以要想“美”,企業就不宜“大”,最好是“小”。當然,“小”并不只代表團隊規模的大小,實際上,大企業同樣可以“大”中有“小”,這里的“小”更是指產品線的精簡、對市場的專注以及對產品的精研。同時,對中小企業而言,“小”還代表著更好的成本控制以及更快的運營效率,企業競爭進入到了比內功的階段。
“小而美”模式的出現,證明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行性,尤其是對傳統制造型企業來講,更是一大優勢。從海貓跨境這一年來接觸的大量傳統制造型企業來看,經過多年OEM接單模式的歷練,中國制造企業都具備非常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此外,在資金與供應鏈能力方面,雖不及大企業,但對于開啟“小而美”之路卻也并沒有那么捉襟見肘。再利用如今的好機遇,通過跨境電商這個新渠道,跟終端零售市場緊密結合,在產品性能、客戶體驗等方面下足功夫,賺取可觀的回報也是指日可待。
簡而言之,“小而美”的本質其實是企業跳脫出原有的規模博弈、價格比拼,用一種見微知著的格局觀,在破與立的更迭中,和“大而全”企業一起,共同演繹著“螞蟻”與“大象”共舞的奇跡。
然而,“小而美”之路雖是大勢所趨,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傳統企業也有著屬于自己的先天性不足,比如與終端用戶的長期脫節,市場運營推廣能力也是一大短板,此外,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及政府資源的獲取上,也可能會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瓶頸。
解決這些短板和不足,有些是需要時間,需要經驗,有些則是可以通過結交圈子,聽聽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怎么說怎么看,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為此,海貓跨境在即將出版的《小而美》一書中收錄了現今行業內的成功大咖們對“小而美”的理解。在小而美中既有他們對“小而美”的深度剖析,也有他們轉型“小而美”過程中對市場的判斷,對用戶、運營、創新、品牌打造等經驗的分享,同時也有來自資本市場及政府部門的發聲。相信經過這番群雄論戰,您會收獲良多!
最后希望海貓跨境出版的《小而美》能夠對中國傳統制造型企業家轉型升級跨境電商之路能夠有所幫助,讓更多的中國“質造”產品,揚聲海外!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