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360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是出于自身互聯網安全業務在國內扎根的戰略要求的話,從今年兩會至今積極以CDR形式回歸A股的互聯網巨頭,更像是在中美貿易戰的緊要關口的站隊。
以CDR形式表態回國的互聯網公司有阿里、百度、網易、京東等等,但是CDR卻“雷聲大雨點小”,小米、阿里CDR計劃擱淺;而國內一些里有實力互聯網公司像獵聘、映客、齊家網等紛紛去港交所上市,還不算上個月赴美上市優信二手車,以及傳聞上市的美團點評、拼多多等等。
那么,為何CDR計劃會頻頻遭推遲?這只獨角獸基金,從面世即遭哄搶,上至銀行高管頂倉購買、下至菜場大媽們議論紛紛,卻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劇情反轉、撲朔迷離,本文試做解讀。
▍一、CDR概念性感,但前途未卜
中國存托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是效仿美國股市的ADR,以讓更多中國投資者能夠不需要注冊美股或港股賬戶直接購買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國內A股的審核門檻更適合“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類盈利模式的傳統產業公司,很多互聯網公司無法滿足連續3年盈利在3000萬以上的硬杠杠。馬云當初推動香港上市,港股當時并沒有對“同股不同權”的阿里網開一面,再加上很多互聯網公司當初為了吸引海外資本融資更多采用的是ADR+VIE結構在美國上市,若是回A股也需先行解決這些硬性條件問題。
當初360回歸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為了推動360回歸大A股,周鴻祎將360從美國退市再申報A股IPO,為此一度成為“負翁”,對于這樣“又紅又專”公司退市尚且如此波折,目前看來CDR的確是一條“折衷”之舉。甚至可以說,CDR是對抗市場分割,讓不同市場的投資者能夠交易其他市場證券的金融創新模式,一經推出就讓很多在美互聯網公司望風歸附。
小米CDR一度被認為是首個CDR概念股,但是在上市之前小米的估值一直是個迷,一度被吹捧為2000億美金市值,最終小米IPO“厚道”的定價為487.7億美元。不管怎么說,證監會在小米未上市時沒有給出CDR權限,港股卻先行進行了一波砍價。
經濟學家馬光遠也對互聯網巨頭以CDR形式回歸提出了質疑,“已經出走的獨角獸何必讓回來?現在一把年紀,最好的發展期都過了,價格也處在歷史高位,回來除了繼續炒,還能干什么?”
不過很多處在妙齡的“獨角獸互聯網”公司比如頭條、滴滴等投資者能夠找到新的基金機構進場,老的投資人有“退出”渠道,并不急于推動IPO,而一些找到盈利模式的互聯網公司不急于上市則擔心上市需要所有資料公開化,有可能被競爭對手趕超,也不急于在熊市時上市。
▍二、獨角獸CDR基金正吸引大批韭菜進場
A股的六只獨角獸CDR基金包括了申請回歸A股的在美上市的互聯網巨頭,為了吸引這些老牌公司,甚至把“獨角獸”的概念改寫了。
盡管A股很多散戶被一些項目很多已經割到地皮,獨角獸基金的確挑動廣大股民心弦,最終顯示共募得資金1048.98億元,甚至在一夜之間,獨角獸基金火爆到去菜場買菜的大媽的菜籃子都會被塞一張宣傳單頁。
凡是經歷過2007年至2008年以及去年股災的朋友都知道,當市場熱度炒到連菜場大媽都津津樂道要投資時,就是莊家要收盤的信號。而獨角獸CDR基金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被當做炒股工具。
與之形成呼應的是,區塊鏈交易市場,在去年9月4日之后陷入熊市之后,一些VC進場在批量買入巨額ETH,被套牢之后,也鼓動整個“中國大媽”瘋狂進場成為“新韭菜”以解套。
看來熊市與大媽常在,或者反過來說,只有熊市時,才有大媽進場的份。應了那句老話,“無知者無畏”。
有分析人士認為,獨角獸CDR基金開售之后,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市場資金,也就是說,目前可能會出現持股的股民朋友將手中股票拋掉,用以購買獨角獸CDR基金的形式來對投資標的進行持股,那么這對A股整體來說卻成了個“利空”。
由于創業板部分企業的增速沒有科技巨頭和獨角獸巨頭快,導致他們的估值受到壓制,科技巨頭的回歸反而降低股民朋友們對創業板公司的估值,從而造成大量公司股價下跌。
A股上證指數,自一月底開始便跌跌不休,資金一直在流出。小米宣布延遲CDR發行當天,受中美貿易戰態勢擴大因素的影響,市場悲觀恐慌情緒蔓延,滬指跳空低開,大盤近幾日連續下跌。朋友圈炒股的朋友都怨聲載道,紛紛表示“天臺見”。甚至有人猜測小米延遲CDR并非本意,而是得到了證監會的授意后主動要求延遲。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部分個股已跌至較2017年股災時候更低的價格,A股市場錢已經很緊,加上很多創業板股票的確被炒的價格偏高開始逐漸回歸理性。在資金慌的狀況下,證監接下來會嚴格把控住CDR獨角獸基金的節奏,否則所有獨角獸CDR基金里面的“獨角獸”們紛紛如期上市,大盤指數將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結語:
CDR創新模式的推出設想較高,而高位回歸的美股本身引入并不能刺激股市繁榮,短期內會打擊一些本土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股價,而這是證監會所不愿意看到的。而獨角獸CDR基金宣布延遲應該不算是個案,整體推遲等待更好的時間也不算是壞事。股市風險和教訓讓很多理性投資人寧愿錯過這一波機會選擇觀望。這才是A股放出的CDR大招遇冷,與港交所的鳴鑼聲不斷形成鮮明對比的原因。
本文由靠譜匯出品,靠譜匯由知名自媒體靠譜的阿星(李星)創辦,專注于互聯網行業深度評論報道,首發公眾號:靠譜的阿星,合作及交流請加微信:1598145405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