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推進國內傳統行業紛紛轉型的同時,互聯網巨頭和部分創業者早已把觸頭伸向國外市場,海淘市場和跨境電商成為爭奪戰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在跨境網購上平均每年花費近350美元,光是中國市場,就有26%的受訪者表示其每年的花費超過1000美元。
平臺電商 VS 社區電商
目前看一下國內玩海淘電商的企業,既有互聯網巨頭如天貓國際、京東、聚美優品等平臺電商,也有社區電商如小紅書、洋碼頭、洋蔥淘等等;相信喜歡海淘的用戶都知道,目前最火的海淘APP正是這類買手模式的社區電商,表面上看,巨頭們有財有勢,那么他們到底能不能扭轉局面,將海淘發展成他們的天下,先看看他們在海淘市場的動作。
相較于其它電商平臺,阿里的海淘戰略較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從海關合作模式創新到商家引入的工作,今年8月12日,美國著名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長期度假戰略合作,并將在2015年下半年入駐天貓國際;此次梅西百貨入駐將極大擴充天貓國際在服飾、飾品、美妝、母嬰等多個品類品牌及商品豐富度;阿里巴巴旗下零售平臺活躍用為為3.67億,日均流量也是電商平臺第一,此次梅西百貨入駐天貓可謂強強結合;而近日螞蟻花唄也已接入天貓國際,螞蟻金服方面透露,用戶在天貓國際海淘,可直接用花唄的消費額度購物。
今年7月,京東在美國紐約正式啟動“美國館”,而此前也已相繼開啟“法國館”、“韓國館”等等,在跨境電商方面,京東“全球購”還將全面布局進口業務。
而聚美優品從2014年就開始發力海外購業務戰略,如2014年9月進駐鄭州保稅區,而今年2月也拿下了一百余家日韓知名化妝品品牌的獨家授權,6月則以數千萬美元入股韓國化妝品品牌it’s skin,目前為止聚美優品是海外美妝品牌授權最多的電商平臺,而其在母嬰類的海外購方面也在迅速擴張,成為國內第一大跨境母嬰品類電商。
對于這些綜合性平臺電商來說,它們擁有龐大的用戶和流量入口,而對于專而精的買手式電商們來說,它們有著不一樣的優勢,如“小紅書”和“洋蔥淘”。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國內海淘人群規模為1800萬,而據小紅書提供的數據,從2014年至今,其用戶數量已超過1500萬,也就是說,小紅書用戶占了國內海淘總用戶的大部分。小紅書主要圍繞用戶“買什么”、“哪里買”和“多少錢”展開社區討論,幫助用戶提供購物決策的方式,以此來吸引大量用戶。
洋蔥淘主打日韓美妝正品海淘,目標用戶是喜歡新鮮潮流的學生和職場新人,對這部分用戶來說,洋蔥淘通過采用知名博主的玩法“邊教育用戶變賣東西”的方式與帶動用戶消費的行為更契合,且買手式的模式更能產生內容附帶傳播。
對于這類新興的、專注的海淘電商來說,一方面,國內走出境外消費的用戶畢竟只占少數,對大多數想要淘到進口貨的用戶來說,他們可能不懂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因此需要小紅書這種“買什么”,再逐漸產生在哪買和價錢是多少等等一系列行為;另一方面,對專注于海淘的APP來說,他們模式新穎,社區式和買手式的模式能充分滿足用戶對產品的相互推薦和好奇心,從而產生很強的依賴性;第三,對綜合類電商平臺來說,如天貓國際、京東、聚美優品等,他們的業務模式主要采用自營,而目前自營平臺集中在母嬰、保健品和化妝品三個品類上面,品類受限。
當然互聯網巨頭要錢有錢,要流量有流量,后續發力反超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問題可能還是需要從運營模式和豐富產品品類來創新了。
面臨挑戰:物流和政策
據易觀智庫的監測數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3560萬人,海淘電商發展潛力巨大。雖然國家也在力挺跨境電商,以此拉動消費經濟,但目前具體的發展措施,如監管制度,關稅問題等都還不明確,而這些政策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海淘這兩年的迅速發展并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一方面是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跨境帶來的物流影響有很大的關系,對此縱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認為,“就連京東引以為豪的物流,在海外其實都并沒有什么優勢可言,所以跨境帶來物理時間因素也是物流發展的一個難點所在。”
【本文由縱索科技王翼原創,更多文章請關注: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謝謝!】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