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現有的對 外貿 易結構以及產業結構有了重新調整的機會。因此我們首先需要重新地思考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然后把握住貿易結構調整的機遇,從而促使我國不斷地調整經濟結構和保持我國對 外貿 易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貿易結構;產業結構;后危機時代
一、我國貿易結構對國民經濟結構調整作用分析
(一)促 進出口 結構調整長期以來,我國的 進出口 貿易表現為以下的特點,從 進出口 商品結構來看,受資源約束,我國進口產品主要是以原材料、技術設備為主,并且出口主要是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這些產品主要分布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上,并且停留在低端的技術水平價值增值上。并且這些產品的對 外貿 易依存度高,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導致現有產品的產能相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市場容量有限,短時間內無法消費這些產品,造成了我國相關產品的積壓以及資源的浪費,暴露出了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所以我國在此之后,要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技術水平,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在立足做大第二產業的同時,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抓住金融危機之后現代服務業轉移的機遇,并且出臺一些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第三產業相關鏈條的引進,對于三高的第二產業相關產品,嚴格限制其出口,不斷地改善我國的出口結構,完善我國的產業分布格局。
(二)促進加工貿易的升級無獨有偶,加工貿易一直在我國的出口貿易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外國投資者一直以來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寶貴的自然資源,來發展加工貿易。因此現在國家應大力地推動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積極地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一些現代的裝備制造業,來實現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此外,還需要國家從宏觀上調控進出口商品結構,合理地調配加工貿易所涉及到的資源要素分配格局,帶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三)注重環境的改善與低碳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口中,往往會更加注重引進產品和技術的規模,而缺乏對引進產品和技術相關質量和效益的監督,由于各級地方政府追逐GDP的規模,在審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綠色GDP的概念,特別是一些高新開發區原本應成為環境示范的典范,但在引進一些設備的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一些洋垃圾也通過非法的渠道轉移至我國,而我國卻缺乏相應法律約束機制,環境的標準體系尚不健全,造成了我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先污染,后治理”高額環境成本。
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地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傳統制造業的低碳改造,不斷提高我國相應產業部門的環境標準,嚴格地控制“兩高一資”企業的進入,積極地發展低碳經濟,使得“低碳經濟”成為我國下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后危機時代對我國貿易發展會產生的影響作用分析
(一)創匯水平降低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了下挫。
雖然近來出現了回曖,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無論是出口的規模還是出口的金額,都出現了下滑的跡象,并且從側面暴露出了我國對外依存度高的貿易弊端。雖然我國也在積極地開拓亞非拉市場,并且歐美市場有了一定的復蘇跡象,但是人們的消費水平較危機前大大降低,并且持幣觀望的意愿十分強烈,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的我國創匯水平受到強烈的沖擊。
(二)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外貿增長方式的調整會促使我國積極地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內部的合理配置,這樣會使得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更加趨于完善。
此外,還能促使我國積極地發展符合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制造業,這樣可以促使整個產業結構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增加就業壓力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 現了大量的失業,我國東南沿海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業勞動力大量失業,企業紛紛倒閉,再加之由于擴招帶來的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無疑是雪上加霜。毫無疑問,新興的第三產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具有廣泛吸納利余勞動力的能力,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注重發展第:二產業,對于第三產業的投入 足,在當下的金融危機下,一時解決不lr這么多的下崗問題,這無疑又會增加嚴重的社會負擔。
三、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趨勢展望我國貿易在此次的金融危機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
(一)外貿仍為重要增長動力從短期來看,我國的出口無論是從水平、規模上來看,都會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我國通過抓住這次產業轉型的機遇,更加注重出口的質量,來不斷地優化國內的產業結構,從而來達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雖然我國的對外貿易從短期來看會對我國現有的出口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是隨著我國逐步實現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并通過自主創新,從長期看,我國外貿出口一定會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并實現我國出口產品規模和效益的雙豐收。
(二)對外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是無法阻擋的大趨勢,我國企業一定會更加注重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地發展低碳經濟,加強技術創新,在內強素質的同時,一定會積極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眾所周知,“后危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會出現大量的企業兼并和重組現象,而我國企業定會利用已經積累的資本以及相關的產業配套能力,積極地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由“產地銷”變為“銷地產”。金融危機后,伴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這對我國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方式、改善現有出口結構是非常重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