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引發了對改革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隨之日益高漲。人民幣要想成為世界性貨幣,首先應爭取被用于國際結算。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對外經濟交往進一步擴大和人民幣的穩定,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日漸提高,香港地區已開辦了人民幣個人存款業務,邊境貿易中通過互開賬戶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正在發展。
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本質上是本幣用于國際結算。本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即本幣在國際貿易中執行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是指在居民與非居民進行國際貿易(包括商品與服務兩個方面,大致相當于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時,進出口合同以本國貨幣計價;居民向非居民可以用本幣支付,并且允許非居民持有本國貨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結算。因此,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即允許進出口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幣,允許非居民持有人民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結算。
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加快推近人民幣用于區域性國際結算的試點工作,邁開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