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海關統計,2010年1-4月,廣東出口摩托車80.4萬輛,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8.7%;價值3.8億美元,增長30.7%;出口平均價格每輛472.8美元,下降5.8%。 自2009年11月份以來廣東摩托車單月出口量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其中4月出口摩托車24.1萬輛,同比增長30.5%,環比增長21.5%,為2009年以來單月出口量最高。
廣東摩托車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 2010年1-4月,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摩托車75.5萬輛,增長40.3%,占同期廣東摩托車出口總量的93.9%;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4.9萬輛,增長18.9%。
2010年1-4月,廣東私營企業出口摩托車46.8萬輛,大幅增長50.3%,占同期廣東摩托車出口總量的58.3%;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9.8萬輛,增長27.7%;集體企業出口7.7萬輛,增長5.1%;國有企業出口6.1萬輛,增長51.9%。
對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主要出口市場呈現不同程度增長, 2010年1-4月,廣東對非洲出口摩托車44.1萬輛,增長34.9%;對亞洲出口摩托車17.9萬輛,大幅增長85.9%;對拉丁美洲出口摩托車10.6萬輛,增長59.3%,上述三者合計占同期廣東摩托車出口總量的90.2%。同期,對歐盟出口摩托車6.9萬輛,下降14.6%。
出口品種仍以中小排量摩托車為主。2010年1-4月,廣東出口排量超過50毫升不超過250毫升的往復式內燃機摩托車72.7萬輛,增長46.5%;出口排量不超過50毫升的往復式內燃機摩托車4.6萬輛,下降29.5%,上述兩者合計占同期廣東摩托車出口總量的96.1%。
我國是摩托車生產和出口大國,2009年以來出口受阻使行業發展面臨較大困境,國家陸續推出“家電下鄉”和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政策扶持摩托車行業發展。一系列舉措有助于減輕企業出口負擔,目前政策實施效果漸有體現,但行業發展仍面臨多重因素的考驗。
一是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從廣東摩托車出口結構看,96%以上都是中小排量摩托車,尚不具備自主研發大排量、低排放、高性能、高技術含量摩托車發動機的能力,產品結構單一。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7月1日起,摩托車環保“國Ⅲ”標準將開始實施,而廣東摩托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特點比較突出,產品技術水平低、能耗高,標準實施將加速行業洗牌。
二是歐美市場需求萎縮明顯。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實體經濟下滑尚未見底,國際市場消費需求持續低迷,尤其以歐美市場需求萎縮明顯。廣東對亞、非、拉美等主要出口市場采取以價取勝的策略,出口迅速實現復蘇,并有望繼續增長,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市場份額卻在進一步萎縮。2010年1-4月,廣東對歐盟出口摩托車6.9萬輛,下降14.6%;對美國出口2695輛,下降22.1%。
三是貿易摩擦風險與日俱增。美國和土耳其等傳統市場及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先后對我國摩托車的進入實行限制,此外,由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本身工業基礎薄弱,摩托車生產集中在低端環節,與我國出口特征較為相似,因此,這些國家隨時都可能建立或提高保護本國產業的技術標準,對我國出口的摩托車設限,一系列的貿易壁壘嚴重阻礙了廣東摩托車產業的持續發展。
來源:廣州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