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鋼材出口量猛增
國產鋼材價格優勢拉動出口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出口鋼材674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7.1%;價值289億人民幣,增長28.8%;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4288元,下跌12.4%。
一、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鋼材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近期月度出口量明顯增多,出口均價呈回落態勢。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鋼材月度出口量呈高位攀升態勢,10月份當月出口78.1萬噸,同比增加60.3%,環比增加5%。同期,鋼材月度出口均價波動下行,10月當月出口均價為4128.1元/噸,同比下跌10.3%,環比下跌0.5%。
(二)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占絕對主導。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鋼材661.4萬噸,增加50.8%,占同期山東口岸鋼材出口總量的(下同)98.1%;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8.5萬噸,減少10.5%;以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方式出口3.4萬噸,減少48%。
(三)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出口為主。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鋼材303.7萬噸,增加50.4%;民營企業出口251.4萬噸,增加73.7%。上述兩者出口量合計占82.4%。此外,國有企業出口118.9萬噸,增加6.5%。
(四)東盟、韓國和阿聯酋為主要出口市場。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對東盟出口鋼材187.3萬噸,增加37.5%;對韓國出口109.4萬噸,增加40.3%;對阿聯酋出口31.5萬噸,增加98.3%;對上述市場出口量合計占48.7%。同期,對歐盟出口27.7萬噸,增加40.3%。
(五)出口主要品種為鋼鐵板材和棒材。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出口鋼鐵板材348.3萬噸,增加76.5%;出口鋼鐵棒材205.4萬噸,增加45%;上述兩者合計占88.1%;同期,出口角鋼及型鋼43.3萬噸,減少6.3%。
二、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鋼材出口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鋼材價格優勢明顯拉動出口。作為我國鋼材生產的主要原料,2014年以來鐵礦石國際價格累計下跌約39%[1],使我國鋼材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今年以來主要出口品種鋼鐵板材及鋼鐵棒材的出口價格明顯低于去年同期,且呈現走低態勢,我國鋼材出口價格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價格優勢直接拉動鋼材出口。10月份當月山東口岸鋼鐵板材、棒材的出口價格分別為4012元/噸、2828元/噸,同比分別下降11.1%、18.2%。
(二)國內產能過剩促使鋼廠擴大出口。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累計產量為61800萬噸,同比增長2.3%[2],鋼廠的開工率仍然較高。另一方面,國內鋼材需求增速持續下降。前三季度,房地產建設、船舶制造、家電類商品銷售增速都出現回落,國內鋼材需求持續低迷。如果第四季度再出現類似的下降,2014年將成為1995年以來首個全年鋼鐵消費量下滑的年份[3]。國內鋼材產能過剩情況進一步顯現,在國內鋼鐵出口國際市場仍有利潤空間存在的情況下,鋼企出口意愿較強,紛紛擴大出口以消化產能。
(三)國際新興市場需求拉動國內鋼材出口。目前全球鋼鐵產業發展非常不均衡,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鋼鐵產業市場空間很大。而隨著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對鋼材需求逐年增長,大多需要依靠進口彌補市場缺口。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對中東地區國家和印度分別出口鋼材99.7萬噸、26.6萬噸,分別增加66%和1.2倍,對鋼材出口拉動作用明顯。
三、近期鋼鐵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貿易摩擦范圍擴大,可能對出口產生影響。在國內需求不振、鋼鐵供應過剩的情況下,國內鋼鐵企業開始加快出口,但鋼鐵出口價格大幅下跌,產品出口激增已經開始引發國外關注。今年9月4日以來已有8起針對中國鋼材的反傾銷調查,且貿易摩擦從之前較為集中的歐美發達國家逐漸轉移至亞洲、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4]。10月5日起,越南對從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冷軋不銹鋼產品(卷材或板材)正式采取反傾銷措施;同時,美國商務部11月7日宣布認定從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進口的無取向電工鋼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隨著各國對我國鋼材反傾銷措施的出臺,企業出口形勢將更加復雜嚴峻,鋼鐵穩定出口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為此建議:一是加強對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的研究,通過法律途徑積極申訴,避免不公正待遇,加強對出口市場政策、法律、文化等軟環境的評估,實施有序出口,規避貿易摩擦;二是密切關注國內外鋼材市場價格及庫存走勢,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三是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避免低端價格競爭,尋求差異化發展,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