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深圳港為深圳、珠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目前已經形成了鹽田港區、西部港區、大鏟灣港區三足鼎立的港口發展態勢。 但按照2010年深圳市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將達到3000萬標箱的快速發展速度,造成深圳港集裝箱拖車停放和維修后勤服務園區規劃的相對滯后:全市沒有一個集裝箱拖車停放和維修后勤服務園區。 針對這一現狀,市政協委員高旭敏在《關于規劃建設深圳港后方集裝箱拖車停放和維修后勤服務園區的提案》中提出了為深圳20000輛集裝箱拖車“安家落戶”,建議在龍崗區規劃建設鹽田港區、在寶安區規劃建設西部港區和大鏟灣港區集裝箱拖車停放和維修后勤服務園區。
現狀調查:無序管理帶來安全隱患
據測算,每天在深圳路面上跑的集裝箱拖車就將近有20000輛。高旭敏表示,前幾年因為一些建設中的港口,有很多臨時用地可以停放拖車;港口建好后,這些拖車的停放就與港口用地產生了矛盾,“由于全市目前缺乏一個專門用于停放和維修集裝箱拖車的后勤服務園區,這20000輛集裝箱拖車目前的停放和維修都處于無序的狀態,一些車甚至停進了小區。”
“一個行業健康發展,需要一條完整的“鏈”,這條“鏈”上任何的一環都必不可少,不然將會形成行業“斷層”。20000輛的集裝箱拖車的無序管理將給整個集裝箱運輸行業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的秘書長許曉明絲毫沒有掩飾他的擔憂,缺乏相應的定期安全檢查、運輸操作不規范、拖車維修達不到國家標準、大量拖車亂停放……這些種種的不安全因素將造成整個行業的發展瓶頸,“集裝箱拖車行業的后勤配套體系應當盡快跟上!”
“我們一直希望有一個為集裝箱拖車提供后勤服務的園區”,全程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軍表示,“如果真能如提案之中來規劃建設,我們作為企業將是求之不得,積極響應!”
解決方案:依托現有港口建立服務園區
高旭敏建議,建設資金可以采取政府、行業、其他經濟組織投資的方式解決。“在港口用地和拖車用地的矛盾上,我建議優先保證港口用地”,對于建立后勤服務園區的選址高旭敏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在不占用港口用地的前提下,依托臨近港口,在龍崗橫崗規劃建設鹽田港區;在寶安區規劃建設西部港區和大鏟灣港區集裝箱拖車停放和維修后勤服務園區。”
后勤服務園區建成后,集裝箱拖車運輸企業將入園經營,有了相關的規范管理,將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打擊非法營運、確保國家稅收、完善治安管理,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