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索賠生意冷清,恐怕與其“名不正言不順”有關,根據《保險法》及其相關規定,保險索賠公司不屬于保險中介機構,不在其范圍內。市場細化催生保險索賠高女士哭了。3月2日,拿到鄭州神舟保險索賠公司出具的保險司法鑒定書時,高女士哭了:之前保險公司拒賠的重大疾病保險,“有希望”得到賠付了。在此之前的2005年1月14日,周口的高女士來到鄭州神舟保險索賠公司求救:高女士在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險,保險期間內,被診斷為子宮癌;保險公司以被保險人在投保前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癥、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為由,退還保險費,不承擔保險賠償。神舟保險索賠公司經過認真調查后認為,保險公司拒賠理由不成立,并為高女士出具了保險司法鑒定書。保險索賠咨詢師分析說:保險公司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告訴投保人哪些情況不可以投保,對被保險人顯失公平;被保險人患有子宮癌,與冠心病、高血脂癥沒有因果關系,保險公司理應承擔保險賠償。 2004年5月底,河南首家專門從事保險索賠咨詢服務的鄭州神舟保險索賠公司在鄭州開業,其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理賠咨詢,還可以接受委托替消費者進行保險索賠,咨詢索賠的業務內容有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7月13日,該公司還成立了河南第一家保險司法鑒定中心。10月22日,洛陽仲裁委員會鄭州保險仲裁中心也在該公司掛牌成立。我國的保險中介機構,目前只有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公估公司三種。業內人士指出,保險索賠公司的出現,是保險市場進一步細化催生的結果,填補了保險市場的一個空白。雙方需要的“第三者”據了解,保險索賠公司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理賠難。一業內人士說,辦理保險理賠,需要很多繁雜手續,普通消費者經常要多次跑腿;有時由于理賠手續不全或缺乏一些原始票據等,保戶在賠償上會吃虧;更普遍的現象是,由于保險專業性很強,一些術語晦澀難懂,消費者看保險合同像是看天書,出問題后與保險公司發生爭執,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三大保險中介代辦理賠“不合法”。據保險專家介紹,保險代理公司主要業務是代保險公司辦理保險業務,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經紀公司主要業務是代投保險人投保,雖然可以協助自己的客戶索賠,但賠償起來力不從心;保險公估公司主要從事保險事故的評估與鑒定,如代理索賠將失去其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利于保險公估公司的長遠發展。我國保險市場進一步發展、細化,催生了“第四種”保險中介的出現。保險公司直接面對保戶,容易產生矛盾,一些明顯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的案件,雖經理賠人員做了大量工作,保戶也不愿相信。如果有“第三方”的專業的保險索賠公司介入,保戶就很容易接受,索賠公司在保險公司和保戶中間起到了“潤滑劑”作用。此外,保險公司也需要獨立的第三方進行保險司法鑒定和仲裁中心。所以保險索賠公司及其司法鑒定、仲裁中心,也受到了看似對立面的保險公司的歡迎。保險索賠公司及其司法鑒定、仲裁中心,成了保戶和保險公司雙方均需要的“第三者”。“名正言順”待時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讓保險索賠公司去索賠,保戶是要支付索賠費的。據了解,1000元以下的索賠案,收費標準為:100元+賠款額的15%;而1萬元左右的索賠案,收費基本能占到理賠額的10%左右。據神舟保險索賠公司經理秦立升說,開業以來,請求幫助索賠的人越來越多,涉及高速公路保險、機動車輛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學生保險等,但打電話咨詢的很多,真正委托索賠的很少。 “從成立至今,我們只辦理了30多起保險索賠案件,這遠遠低于我們的預期。”至于生意為何沒設想的那么“紅火”,保險索賠公司方面稱,主要原因是保戶習慣于自己或通過找律師等傳統方式解決出現的保險理賠糾紛。此外,還有部分保戶認為,找保險索賠公司花費不菲,不如自己先找保險公司理賠,等保險公司不賠了,再去找索賠公司。保險索賠公司生意冷清,恐怕還與其“名不正言不順”有關。去年神舟保險索賠公司剛一成立,就有網友提出了質疑:都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索賠公司”與“討債公司”有何區別?當記者就此問題求教于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河南監管局有關人員時,其負責人介紹,目前被批準準許在河南省營業的保險中介機構共有三種77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71家,經紀公司3家,公估公司3家。而根據《保險法》及其相關規定,保險索賠公司不屬于保險中介機構,不在其范圍內。而其所謂的“保險索賠咨詢師”,秦立升說,也是神舟保險索賠公司自己的發明創造,沒有有關部門的資質認證。據了解,隨著鄭州神舟保險索賠公司出現,國內其他一些省市也出現了類似的保險索賠公司。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國際上保險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的保險索賠機構,如新加坡就有許多 “保險索賠服務中心”。我國香港和臺灣也有許多專門的保險索賠機構,專門從事保險索賠服務。此外,國際上通過仲裁解決的保險糾紛案件約占70%,中國大陸只占2%。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