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獲取競爭情報往往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這樣容易使決策的依據不足,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如何降低決策失誤的風險呢?需要將競爭情報的管理日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 1.在同業競爭中如何辨識自己的競爭對手? 在同業競爭中有許多的競爭者參與競爭,然而對于一個資源有限的企業來說,他不可能把同行業中所有的競爭參與者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這里需要明確競爭對手的概念。同行業中競爭的參與者并不都是競爭對手,只有那些有能力與你的企業相抗衡的競爭者才是你的競爭對手。(相關新聞:華人首富李嘉誠給創業者的致富良言) 企業在選擇競爭對手的時候與自身的戰略定位是有關系的。 首先是競爭領域的選擇。我們知道一個行業中會有很多的細分市場,企業對細分市場的選擇,就是選擇了自己在這個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 其次是競爭區域的選擇。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這個區域可能是你的主要的競爭對手的一家企業,在另外的一個區域可能是另外的一家。在全國范圍內,又會出現另外的一家競爭對手。所以企業需要關注的是多層次的競爭對手。 競爭目標的選擇。每一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愿景,也就是說企業對未來的一種預期。這種預期決定了企業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企業實現目標的道路上,會出現很多的來自競爭者的阻礙,在這些阻礙中,主要的阻礙便是來自于你的競爭對手。 企業通過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便可以得出自己的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誰,然后對每一個競爭對手給出一個清晰地描述,包括在哪個領域、那個區域以及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壓力是什么。 2.企業如何利用競爭情報贏得優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競爭優勢來自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那么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一個企業還有什么可以稱得上是核心競爭力?是技術?還是管理?就目前的狀況,多數的行業技術已經沒有什么可以保密的,管理更是如此。只有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是企業的唯一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這個時代被稱為是超競爭的時代。 在超競爭環境下,要利用競爭情報贏得競爭優勢,企業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第一,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建立自己的情報監測體系,建立定期的信息匯編上報制度。這個競爭情報體系可以包括很多的內容:競爭對手情報部分、有關競爭對手的一般統計數據、趨勢圖、主要競爭對手列表、市場總體規模統計數據、競爭對手新聞、競爭對手簡介、合作伙伴的主要信息、私人討論區、行業總覽:以及根據各職能部門信息需要設置的欄目等等。 第二,建立關鍵情報課題制度。高管層以及各職能部門定期地提出需要的研究課題。情報部門對課題進行篩選確定,然后根據確定的課題,收集情報,開展研究工作。 第三,讓競爭情報根好的為戰略管理服務。戰略管理主要是加強了企業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要將收集到的情報切實的應用于企業的戰略管理。 3.為什么要監測企業的競爭力? 我們總會聽到有人說,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