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經營源于TQM,是TQM的發展和深化。質量經營的產生背景與TQM的產生背景是一脈相承的。其理論的基本核心主要源于TQM,繼承了TQM的理念、精髓和技術方法。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經理菲根堡姆出版了《Total Quality Control》一書,指出了u201cTQC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用戶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把企業的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有效體系u201d。60年代后,世界各國紛紛接受這一全新觀念,積極地推行TQC,并取得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在Et本取得了震動世界的成功,人們稱u201cTQC是20世紀以來管理方面最杰出的成就u201d。
1983年,費根堡姆在《Total Quality Contro1》書第三版中,又提出了u201c《Total Quality Management》u201d新概念,即TQM,并認為它與原來的TQC相比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TQM這個新概念,除了TQC滲透到整個組織的生產業務活動外,還對產品質量的經營決策和戰略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承擔了管理職能。TQM已經不再局限于質量職能領域,而演變成為一套以質量為中心的,綜合的、全面的、全過程的、全員參與的,影響全部經營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它是適應現代化大生產要求,講究質量經濟性,依靠全體員工,以用戶需要為主,重在產品適用性,運用多種管理方法、手段,嚴格標準化,提高工作質量,防檢結合,對產品形成的全過程實施全面管理,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保證產品質量的質量管理。
20世紀80年代后,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
1、現代信息技術和交通飛速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各國經濟對外貿易的依存度日益增強。特別是隨著關貿總協定(GATT)和世貿組織(WTO))以及ISO90O0標準在全球范圍內的推行和實踐,人類社會正進入一個國際化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跨國公司、涉外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人、財、物和信息跨越國界流動;市場經濟蓬勃發展,金融貿易繁榮昌盛,各國正致力于造就一個由閉塞走向開放、平等的國際氛圍;高科技產品Et新月異,競爭激烈,人類正處于一個以集團化相抗衡的u201c共生時代u201d。不過,在實現u201c市場一體化u201d的集團過程中,無不以u201c統一標準u201d為準繩。標準的核心是質量,標準只有物化成產品的實物質量,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才能作為貿易中的技術優勢,提高集團、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2、以大量消耗資源和粗放經營為特征的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它違背了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成了繼續前進的絆腳石。u201c經濟發展有效、資源環境穩定u201d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為世界的共識和追求。
3、對于跨世紀經濟競爭與發展,質量問題已成為世界經濟界關注的焦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營管理者們意識到,科技與質量創新是決定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顧客滿意是企業追求的永恒的目標;從人才與知識培養上獲取質量效益是企業質量管理的緊迫任務;企業文化是企業培育跨世紀質量的支柱。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間的合作伙伴關系,追求u201c質量生態體系u201d等觀念已逐漸成為世界頂尖級企業的共識。
質量經營時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質量經營,這是一個社會協同概念,光靠少數企業的努力毫無意義,必須取得各界的理解和合作。因此,我們說質量經營時代是全社會質量管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