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經濟規模,也即一國GDP的大小。一般而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小國的貿易依存度大于大國,其主要原因是小國本身的資源和市場都有限,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進出口。相比之下,大國由于本身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等因素,對外部經濟依賴程度不大,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
其次是國民收入的構成。三次產業變動對外貿依存度有很大影響,而產業結構又與一國發展階段有關。處于經濟初級發展階段的國家,由于農業比重較大、制成品比重不高、出口競爭力不強等原因,一般外貿依存度較低。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中可貿易程度較小的第三產業(服務業)占有較高比重,因此它們的外貿依存度通常也不高。相比之下,處于經濟發展中期階段的國家由于第二產業比重高,產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所以外貿依存度較高。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可以觀察到,它們的外貿依存度經歷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變化。
第三是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外開放程度也是影響外貿依存度的重要因素。采取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國家,如亞洲四小龍,常常通過低估本幣匯率、采取出口獎勵等政策手段壓低出口部門的生產成本,使國內資源更多地流向對外部門,同時這些國家又受本身市場、資源等限制,為保證出口增長還需要進口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因此這些國家外貿依存度會更高一些。與此相反,采取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國家外貿依存度一般較低。
第四是匯率水平的影響。匯率水平對外貿依存度的影響分為直接和間接影響兩種。直接影響是,由于匯率水平影響到國內外價格比,所以它對外貿依存度的分子、分母都產生影響。例如,當一國本幣被低估時,以外幣衡量的GDP會低估,這樣計算出來的外貿依存度就較高,反之則反是。間接影響是,匯率往往是一國外貿政策的工具,如實行出口導向的國家選擇采取匯率低估政策,那么會促使對外部門在經濟中比重的提高,從而導致外貿依存度發生相應的變化。
此外,GDP和GNP的差異也影響到外貿依存度。一般來說,由于大國GDP和GNP差別不大,所以以GDP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和以GNP 計算的外貿依存度相差不大。但是如果考慮到對外投資的增加,兩種算法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例如隨著國際分工體系的發展,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規模大大增加,發達國家的境外要素凈流入擴大,GNP大于GDP,這樣發達國家以GDP 衡量的外貿依存度往往高于以GNP衡量的外貿依存度。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