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這種現象原因第一出于元世祖忽必烈的政治目的。元帝國與歐亞兩大洲的許多國家通商,元商船多往南洋和東南亞各國進行貿易,對日貿易在元朝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很小。元世祖準日商入元互市,主要是配合政治和軍事手段,以達到迫使日本u201c通好u201d的目的。所以,在元世祖時期,對日商入元無任何限制,甚至還有意創造一些有利條件,以利日商的往來。只是由于幕府堅持不通和好,兩國才沒有發展成為正式的外交關系。第二,由于日本國內的各種原因,要求對元貿易。
日商入元貿易的基本原因首先,獲取銅錢仍然是日商入元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建治三年(公元1277年)日商冒戰爭危險,乘船入慶元(即南宋時的明州),請求以金換銅錢,是最典型的事例。因為這時,日本國內商業迅速發展,交易擴大,銅錢需要量增加。早在南宋末期,朝廷和幕府向農民征收貢賦,要求將實物折成銅錢交納。(注2)例如,嘉祿三年(公元1227年)幕府命下總圖相馬御廚除貢賦外,每月的納貢布準折銅錢每反三十文交納,如果逾期則應交納四十文。(注3)朝廷在寬喜二年(公元1230年)宣布米一石值錢一貫,(注4)貢賦逐漸演變成納錢。實物租變成金錢租,促使莊園發生巨大變化。莊園中凡需交實物貢租者,如不能變賣成銅錢,則將完不成所負擔的義務。莊園和農民日益依賴于銅錢,到元初,以銅錢交納年貢幾乎已推行至全國。(注5)
其次,武士階級上層統治者的腐朽生活,需要對元貿易。在宋代武士上層已日趨驕奢,至元代初期驕奢日甚,到元代末期,武士統治上層的腐朽生活,已完全超過公卿。在京都的上層武士外出時,身著續羅,冠樓金銀,風流倜儻。公卿少年自慚形穢,往往偷效武士裝,避免為他人恥笑嘲弄。社會風氣的崇尚奢侈,迫使幕府下令禁止,可見問題嚴重的程度。《建武式目》中,對武士的奢侈有過如下披露:
近來,追求風流,專嗜奢侈,綾羅錦繡,精美銀劍,風流服飾,華麗奪目,狂放不男。富者競相夸富,貧者以不及為恥。風俗之敝敗莫此為甚。(注6)
武士夸富,形式奇特,浪費驚人。有時比奇貨珍品,有時比玩妓賭博,一擲千金不以為怪。(注7)這些奇貨珍品無不收集于對宋、元貿易,因此,盡管幕府對元朝抱有警惕,但并不禁止日商赴元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