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沒有人預測到1997年會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大宇集團作為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仍在自己開辟的航道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1996年大宇集團在金宇中的領導下向世人展現了大宇五年內的目標和計劃:
1.至2000年,5年內大宇的銷售額增長550%,達到172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包括出口及海外當地生產將達到712.5億美元。
為達到此目標,大宇將把目前僅有的257個海外辦事處及生產銷售者擴展到650個,組成龐大的全球性經營網絡。具體包括330個貿易辦事處,60個建筑公司,100個電子通訊辦事處及生產工廠7家,80個汽車辦事處及法人,33個重工業辦事處及法人,47個金融及其他法人等。
2.至2000年五年內,是大宇集團實施全球化目標的重要階段。大宇集團計劃在2000年把目前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辦事處、法人及生產工廠從104個增加到194個。大宇計劃在中國籌建18個辦事處及生產工廠,經營電子、汽車、建筑、貿易及金融等;計劃在緬甸興辦8家工廠,致力于輕工業及電子、鉻鎳鋼業等;計劃在東南亞和越南興辦電子及配件廠;計劃在日本福岡發展第一產業產品的生產。
在美洲地區,大宇集團將把在當地工廠數量從53個增加到126個。大宇在美洲地區不僅銷售電子、汽車,而且將把該地區視為世界貿易物資交流的中心地域。大宇正在準備擴大南美地區的電子及汽車市場;計劃在中南美地區興辦電子及汽車生產工廠;在墨西哥進一步拓展家電工業園區,并加緊建設汽車及重工業生產工廠。
在歐洲及獨聯體國家,大宇集團已把在那里的生產廠家從62個增加到180個。大宇的計劃目標是最終在全歐洲及獨聯體國家建成大宇集團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貿易、金融等全套體系的經銷網。在西歐,大宇致力于增加研究開發中心和生產廠家,進一步搞活汽車銷售,建立廣泛的售后服務體系;在東歐,大宇致力于收購當地現存企業,興辦金融機構;在獨聯體國家,大宇集團重點推進汽車生產及汽車和電子的銷售。
在非洲及中東地區,大宇集團的經銷網已從38個擴大到150個。在非洲,大宇主要活動在蘇丹,阿爾及利亞、南非、尼日利亞、喀麥隆。大宇不僅通過貿易,而且利用非洲大陸的電子、建筑、汽車經銷網,以便最終建成大宇在非洲的生產和銷售網。大宇在中東地區,重點興辦貿易、建設、電子、汽車經營業務。
從以上五年中計劃目標可看出,大宇集團要建成全球性跨國公司、一體化金融體系、世界級的經銷商。
金宇中集一生精力創建了大宇集團的輝煌。大宇集團下屬有41家公司,1997年底大宇約有26萬職工。金宇中本人不像其他韓國財閥那樣,由創業者的兒子和兄弟擔任有關企業的總經理,進行家族式經營,他基本上沒有把自己的親屬安排到大宇集團的管理層中。他采用的是事業部制。在大宇集團內部,董事長金宇中至高無上,大權獨攬,特別是有關開辟新事業、新領域、新項目、新市場的重大決策以及資金籌措的重大決策,最終都由金宇中一個人說了算,董事會和總裁都得聽命于他,更不用說大宇集團公司的職能部門及各事業部的首腦以及下級公司的經理們。
大宇集團的輝煌業績,與金宇中董事長重視科技的投入有關、與他重視職工隊伍的素質提高有關。1991年大宇集團的科研投資是213百萬美元,占總銷售額的2.44%,1994年達到640百萬美元,占總銷售額的3.89。科研人員從1994年的6892人增加到1999年的16840人,增加率為144%。
1997年亞洲爆發了金融危機。外國銀行和機構投資者開始撤走資金。大宇集團的籌資狀況趨向惡化。在過去宏觀經濟景氣條件下,韓國國內金融機構大量借人海外資金,并把這些資金貸給像大宇這樣的財閥企業。大宇集團出現了資本結構放大的投資收益率。但是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大宇集團的高負債率造成巨額債務負擔,盈利的減少又造成股價的下降,投資遭受巨大的打擊。為了渡過難關,大宇集團決定把下屬公司從41家裁減到12家,以實現重建大宇。但是到1999年8月,大宇集團的12家公司的負債額超過了86萬億韓元(大約800韓元兌換1美元),而全部資產不足25萬億韓元。由于資不抵債,回天無力,自主重建大宇計劃未能實現。1999年11月,金宇中董事長決定辭職。大宇下屬的12家公司的總經理也全部辭職。大宇集團的問題交給債權銀行和政府來處理。至此,大宇集團這艘被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已開始沉沒,金宇中一生構筑的大宇集團發展神話已徹底破滅和終結。
為處理大宇集團的善后問題,韓國政府采取便大宇慢慢解體的辦法。如果大宇集團下屬公司相繼破產,則不僅韓國,而且外國銀行的債權都會成為不良債權,這樣可能會造成金融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