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區 | 所轄地區 (1937年8月) | 司令長官 (1937年8月底) | 所轄地區(1939年初) | 司令長官 (1939年初) | 所轄地區 (1945年2月) | 司令長官 (1945年2月) |
---|---|---|---|---|---|---|
第一戰區 | 河北北部、山東北部 | 蔣介石 | 河南、安徽北部 | 衛立煌 | 胡宗南 | |
第二戰區 | 山西、察哈爾、綏遠 | 閻錫山 | 山西、陜西北部 | 閻錫山 | 閻錫山 | |
第三戰區 | 江蘇、浙江 | 馮玉祥(后蔣介石兼) | 浙江、福建、江蘇及安徽南部 | 顧祝同 | 顧祝同 | |
第四戰區 | 廣東、福建 | 何應欽 | 廣東、廣西 | 張發奎 | -- | -- |
第五戰區 | 山東南部、江蘇北部 | 蔣介石(后李宗仁任) | 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 李宗仁 | 劉峙 | |
第六戰區 | 湖北西部 | 馮玉祥 | 陳誠 | 湖北西部 | 孫連仲 | |
第七戰區 | 蘇南、浙北和皖南東部 | 劉湘 | 廣東 | 余漢謀 | ||
第八戰區 | 綏遠、寧夏、甘肅、青海 | 朱紹良 | 朱紹良 | |||
第九戰區 | 湖北南部、湖南、江西 | 陳誠(后薛岳代) | 薛岳 | |||
第十戰區 | 陜西 | 蔣鼎文 | 安徽 | 李品仙 | ||
第十一戰區 | 平津地區 | 孫連仲 | ||||
第十二戰區 | 察哈爾 | 傅作義 |
抗日根據地名稱 | 所轄地區 | 成立(形成)時間 | 主要領導人 | 貢獻/地位 |
---|---|---|---|---|
陜甘寧抗日根據地 | 陜西北部、甘肅東部、寧夏東南部 | 1937年5月 | 林伯渠 | 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全國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 北岳、冀中、冀熱遼三區,下轄108個縣 | 1937年10月 | 聶榮臻 | 與日偽軍作戰3.2萬余次,斃傷日偽軍35萬余人 |
晉綏抗日根據地 | 山西西北部和綏遠東南部 | 1938年10月 | 賀龍、關向應 | 和日偽軍作戰1萬多次,斃傷日偽軍10萬余人 |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 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 | 1938年8月 | 鄧小平、劉伯承、薄一波 | 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響堂鋪伏擊戰 |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 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地區[34] | 1938年底 | 楊得志、蘇振華、黃克誠 | |
山東抗日根據地 | 渤海、魯中、魯南、膠東、濱海五區等 | 1938年5月 | 羅榮桓、徐向前 | 和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斃傷日偽軍50萬余人 |
華中抗日根據地 | 江蘇絕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 | 1938年4月 | 粟裕、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羅炳輝 | 和日偽作戰1.75萬余次,斃傷日偽軍24萬余人 |
華南抗日根據地 | 東江、瓊崖 | 1939年2月 | 曾生、馮白駒 | 與日偽軍作戰數千次,堅持華南敵后抗日的唯一力量 |
東北抗日聯軍 | 東北地區 | 1936年2月 | 楊靖宇 | 對日作戰次數約10余萬次,牽制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 |
蘇北抗日根據地 | 淮(陰)海(州)、鹽(城)阜(寧) | 1940年10月 | 劉少奇、陳毅、黃克誠 | 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鹽城戰役 |
蘇中抗日根據地 | 江蘇省中部,包括揚州、泰州、南通等 | 1941年3月 | 粟裕、葉飛 | 黃橋戰役 |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 | 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交界地區 | 1938年12月底 | 譚震林、粟裕、金明 | 擴大了新四軍在江南的抗日陣地,配合了國軍正面戰場的作戰 |
淮北抗日根據地 | 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地區 | 1941年8月 | 彭雪楓、鄧子恢 |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聯系樞紐 |
淮南抗日根據地 | 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 | 1941年5月 | 張云逸、譚震林、羅炳輝 | 殲滅日、偽軍2.5萬余人 |
皖江抗日根據地 | 淮河以南與長江以北的江淮地區 | 1942年4月 | 何偉、曾希圣 | 解放了無為、巢縣、蕪湖等地日偽軍據點 |
浙東抗日根據地 | 四明、會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鎮海3縣姚江以北地區)和浦東 | 1943年8月[35] | 譚啟龍、何克希 | 參加大小戰斗643次,克復縣城2座,攻克大小據點110個,斃、傷、俘日偽軍9000余人[35] |
河南抗日根據地 | 北抵黃河,南抵伏牛山,西至崤山,東接乎漢鐵路的廣大地區[36] | 1945年2月 | 王樹聲、戴季英 | 打通了同鄂豫皖、冀魯豫及華中淮北抗日根據地的聯系[36] |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鄂豫邊區) | 東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陽,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廣大地區 | 1939年11月 | 李先念、朱理治 | 建立了7個專區、39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37] |
湘鄂抗日根據地 | 以大幕山為中心 | 1942年 | 王震、王首道 | 增強了中原地區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推動了所經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 |
東江抗日根據地 | 珠江江口、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包括東莞、惠陽等縣 | 1938年10月[38] | 曾生、王作堯[38] | 中國共產黨領導華南人民開展敵后抗日的重要戰場。[38] |
瓊崖抗日根據地 | 瓊山、臨高、澄邁交界地區[39] | 1939年2月[39] | 馮白駒[39] | 潭口阻擊戰 |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