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外開放的形成與發展
發端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對外開放,不但深刻地改變著u201c-3代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而且也對世界發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正確認識我國對外開放思想和政策的形成與發展,將會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順利發展。
1.1 對外開放思想的孕育
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功實施與巨大發展,無疑是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但對外開放思想的萌芽卻與中華民族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它既是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創新,又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展。
1.1.1 歷史的啟示:要強國就要開放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古代輝煌的對外開放史曾使古老的中國威名遠揚和走向強盛。漢朝的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享譽世界的u201c絲綢之路u201d;唐朝的鑒真東渡日本,讓大唐文明遠播l3本;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出訪東南亞、南亞、西亞,歷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至阿拉伯地區和東非,比西方的哥倫布遠航早80年,比麥哲倫早116年。這些創舉和與域外通商的典例,不僅使中國人引以自豪,也使西方人羨慕不已。雖然在那時的自然經濟時代,商品經濟還不發達,經濟聯系主要是互通有無,其規模也有限,且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在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并不占主導地位,但它畢竟有力地促進了當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動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科技文化成果交流。在唐代,世界上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建立了經濟文化交流關系,當時的國都長安是亞洲最繁榮的國際都市,并且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科學技術也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所以,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曾經說:u201c由于開放,中國古代的發明和發現往往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以前更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開放,使中國的封建社會經濟從秦、漢到唐、宋、元歷代經久不衰。u201d
可是,到了近代,中國落伍了。當資本主義在西歐長驅直入、凱歌行進時,中國卻沉浸在封江禁海、u201c天朝大國,無物不有u201d的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保守觀念中,仍然在封建社會徘徊不前,致使曾經一度為世界文明之先的中國在步入近代后走向衰落。封閉的結果,使得中國積貧積弱,處處挨打,受盡了外國列強的欺凌。正如鄧小平所說:u201c恐怕明朝明成祖的時候,鄭和下西洋還算是開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漸衰落,中國被侵略了。以后清朝康乾時代,不能說是開放。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300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200年的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u2026u2026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u20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