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壁壘是指以勞動者勞動環境和生存權利為借口而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社會壁壘由各種n國際公約的社會條款(包括n社會保障、勞動者待遇、勞動權利、勞動n技術標準等條款)構成,它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相輔相成。社會條款的提出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本來不是什么n貿易壁壘,但被貿易保護主義者利用為削弱或限制n發展中國家企業產品低成本而成為變相的貿易壁壘。在社會壁壘措施中,比較引入注目的是SA8000標準,該標準是從IS09000n質量管理體系及IS014000n環境管理體系演繹而來的n道德規范n國際標準。 n
n
社會壁壘可能成為阻礙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主要障礙。社會壁壘不但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貿易壁壘,還可以與環境壁壘聯合起來形成一種更新型、更復雜、更難以對付的環境u2014u2014社會貿易壁壘。
社會壁壘產生的原因 社會壁壘產生主要有4個原因:
①發展中國家過度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由于發展中國家技術比較落后,而且生產條件差,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整體處于劣勢。為了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他們必須在勞動力成本上創造一些優勢。由于各國勞工工資水平、工作時間、勞動環境和安全衛生狀況等條件存在差異,使勞工標準低的國家生產成本較低,在國際貿易中有相對比較優勢。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勞工標準低的成本優勢必定造成向勞工標準高國家的u201c社會傾銷u201d。因此,發達國家提出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同時,應在貿易協議中制定出統一的國際勞工標準,并對達不到國際標準國家的產品進行限制。
②發達國家跨國公司追求高額利潤。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司看中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而且生產條件差的巨大優勢,到發展中國家開辦企業,讓當地勞工在低工資水平和惡劣的生產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當這些情況被曝光,加上勞工組織抗議后,跨國公司不得不制定各自的社會責任守則。由于跨國公司間的社會責任守則存在差異,為了平衡和統一這些差異,由社會責任國際(SAI)制定了社會責任標準SA8000,而社會責任標準SA8000有可能成為社會壁壘的最主要措施。目前全球大采購集團非常看重有SA8000認證企業的產品,這迫使很多企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去申請與維護認證體系。
③各種國際公約和國際法律文件。國際上對勞工的權益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相關的國際公約有100多個,國際勞工組織也詳盡地規定勞動者權利和勞動標準問題。1993年在新德里召開的第13屆世界職工安全大會上,歐盟國家代表提出把人權、環境保護和勞動條件納入國際貿易范疇,對違反者予以貿易制裁,促使其改善工人的經濟和社會權利。此后在北美和歐洲自由貿促會區協議中也規定了只有采用同一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國家與地區才能參與貿易區的國際貿易活動。
④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近幾年,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市場上競爭關系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千方百計采取措施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降低發展中國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非關稅壁壘是他們常用的手段。隨著傳統貿易壁壘作用的減弱,新貿易保護主義者急于尋求新的手段以保護其國內產業。他們一方面修筑更高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一方面掩飾其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使其貿易保護措施更u201c名正言順u201d,硬是把勞工權益與經濟問題掛鉤起來作為u201c社會條款u201d,從而逐漸成為社會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