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最近忙著出一批很急的貨,客人要求又高,雖然是老客戶,但是也不敢怠慢,親自去工廠蹲守到出貨完成,真的好累,好多天沒更新了,今天周末有空繼續更新
上篇我大概講了一條開發客戶的大體思路。基本也是我個人常用的,行之有效的開發客戶的步驟,不知道大家實踐的怎么樣了,如果中途有啥問題可以私信我,我看到盡量回復。今天接上回,還是講開發客戶步驟里面又一個很重要的事---如何寫開發信
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已經渡過了剛踏入外貿的時候的懵懂,從殷切等待客戶的階段過渡到急切尋找客戶主動開發的階段了。好了,我們千辛萬苦的好不容易找到潛在客戶負責人的郵箱了,我們滿懷期待,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的開發信過去了,一封,倆封。。。。N封。可能你的熱情也在這一封又一封的發送過程中默默消耗掉了。你們可能回想,我們明明是工廠,價格有優勢,我們是大公司有實力,我們交期好,我們全是優勢,為什么潛在客人回都不回我,甚至連看都不看我的郵件呢?好想不通啊。
其實,這個階段,誰都經歷過,FAN早期也跟你們一樣,傻傻的以為自己學會了找客戶,訂單就會源源不斷的來,只要我夠努力,我不斷的聯系客戶就行。但是,FAN在這里要告訴各位新人又一個做事能成功的關鍵--學會提出問題,并且不斷深入的提出問題,知道發掘問題的本質,然后對癥下藥。
可能有人要說,這什么意思啊,我不懂。好,我也不說那么抽象,還是具體問題來分析。我還用glass這個產品來分析。(注意,我沒做過GLASS這產品,我還是分析思路,具體問題具體產品要具體分析的,各位千萬不能做伸手黨,不動大腦思考,這樣長久以往,你會失去你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第一步,加入你是客戶,我會選擇什么樣的產品?這叫換位思考。換位思考的好處在于,你的想法會大大跳出你之前的自以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簡單點來分析,我是一個美國買家,我可能是在海岸線的城市,也可能是在內陸的城市。在海岸線的地方,可能我需要海邊的沙灘眼鏡要多一點。但是如果我是在內陸的城市,風沙大的,我可能要那種擋風的眼鏡。所以這個時候,你只要了解了你客戶真正的需求,才能去推薦最恰當的產品,而不是所有人都去推薦你們自己廠生產的,你認為不錯的眼鏡,你們對嗎?
第二步,這個客人一年的銷量大概多少,他之前在哪采購,采購的價格是多少,每次采購量是多少,采購頻率是多久,他的定價又是多少你知道嗎?這叫知己知彼。如果你連你的對手什么都不知道,你又該以怎么樣的姿態去推銷你的產品呢?比如,我是一個美國客人,我每年3月份都要再中國浙江采購一個產品。你作為一個工廠你發現了我,在4月份給我發郵件,給我報價一個廣東產的產品,你認為我會第一時間回復你嗎?肯定是不會的,最多看下你,因為我的采購計劃已經完成,而且你的產品價格比我采購的要貴不少,(正常情況下,很多產品廣東的價格都比江浙的高),所以我為什么要回復你?或者是你的價格雖然很好,但是你的起訂量比我每次采購的要多很多,我會考慮你嗎?所以你看,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其實是最有用的。FAN也是從日本客人身上學到的。因為稍微有點規模的大公司,在合作前,日本人最喜歡的就是問你很多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問題,一開始我也不以為然,我都是如實相告,后來發現并不是如此。
第三步,客戶需要的可能是A產品,你去能提供ABC三種產品的解決方案。這叫賣服務。這也是香港等放外貿公司的強項。為什么很多成熟的公司,(我自己就經歷一些大公司,一開始他們都是一直跟外貿公司合作的),寧愿犧牲一部分價格,也要換去高質量的服務。他們在面對客戶的需求時,那種始終站在客戶角度去思考,始終領先客戶一步的做法,是真的讓人很舒服的。銷售里面的一個黃金法則,永遠不要讓客戶去思考問題,而是讓客戶去選擇問題的答案。同樣,要做的賣服務,你需要有專業的產品知識,行業知識,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這些都是需要慢慢積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四步,就是寫開發信了。很多伸手黨都喜歡問,可不可以給我回復率高的一套模板啊。在我看來,從來沒有什么模板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有的話,那都是騙你的!如果你看了我今天的思路,還在要什么模板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沒認真看,或者你不愛思考,希望大家是前者。實在不會寫,百度一堆模板,參考下別人的用詞,在結合我今天講的思路,去創造一份屬于你自己的獨特開發信才是真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晚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