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提出“引進來,走出去”,引進現代跨國企業資金和技術,在國內設廠生產,為國內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該類型企業被稱為加工貿易企業,其享有進口原料、配件減免15%關稅的優惠政策。
通常,加工貿易企業進口原料、配件需要登記手冊,生產成品后出口核銷手冊即可。但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加工貿易企業生產的成品剛好是國內市場所需,但加工貿易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直接在國內銷售,只能先出口核銷手冊后,再進口繳納關稅登陸國內市場。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出口到自由貿易港香港或者其他國家,再轉運進口到國內。其一出一進的兩次轉運物流,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也延長了交易時間,少則一周,多則半月,庫存積壓嚴重。
其實,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難題。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是依據政策在國內設立的一個特殊區域,受海關監管,地位等同于香港,產品進到這里相當于“進口”,產品從這里出去,就相當于“出口”。依此,加工貿易企業完全可以在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進行交易,生產成品進入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完成出口;然后出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完成進口,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整個流程,只需一天即可完成!
所以也俗稱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一日游”,也叫做轉廠。
優勢非常明顯:
一、縮短交易時間,提高效率;
二、因為不用遠赴香港,至少節約50%以上的物流成本;
三、操作簡單,不用香港—內陸來回倒貨,直接一車到位,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兜一圈直奔國內市場。
效率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一日游”快速完成交易,不僅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庫存,還節省了大量成本。一旦進入國內市場,無疑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增加利潤率和資金流動率,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