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在"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的推動下,中俄在保持原有合作機制的基礎上,加快了交易模式轉型,跨境電商的發展無疑為兩國經濟及文化互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為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諸多可能。據2021年海關最新統計,雙方在本年度內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1.98萬億元,較之上一年度增加了15%,其中中俄跨境電商的貿易額增長了187%。然而,諸如物流不完善,通關效率低,支付過程繁瑣受限,專業人才匱乏等顯著問題正制約著中俄跨境電商的穩定發展。因此,本文以中俄跨境電商為案例典型來深化對其發展現狀的分析,剖析進出口貿易模式,支付及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加快建設"海外倉";普及在線支付;培養跨境專業人才等針對性解決方案,為日后中俄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具有建設性,可行性的寶貴建議。
關鍵詞:中俄跨境電商、跨境支付、跨境物流,跨境人才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rade globalization, driven by the "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strategy, China and Russia have acceler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nsac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a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 the two countries. The mainstream trade model of cooperation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my country'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ccording to customs data in 2021,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reached 1.98 tr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5%, of which the trade volum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creased by 187%. However, significan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ogistics, low customs clearance efficiency, cumbersome and limited payment process,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restricting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and Russia,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logistics, payment and talent reser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propos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seas warehouse"; popularize online payment ; Cultivating cross-border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targeted solutions, providing constructive and feasibl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cross-border e-commerce.
Key words:Sino-Russian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payment, cross-border logistics, cross-border talents
中俄跨境電商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速賣通為例
一、引言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1.選題背景
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人們的思維模式及消費習慣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傳統的貿易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人們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在線購物成為人們用于交流及滿足消費需求的主要模式,以互聯網為依托來購買其他國家的新型產品,進而享受更為個性化的服務體驗。立足于電商企業長遠發展而言,阿里巴巴所推出AliExpress平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據達摩醫院介紹,截止到2021年年底,阿里速賣通的受眾群體范圍已經覆蓋到國內外的220個國家和地區,受眾規模達到了2600萬,加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平臺的功能更加齊全,含括的語言種類多達18種,滿足了多個國家的交易需求,諸如俄羅斯、西班牙、巴西等。在這些國家中,法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無疑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諸多案例無不表明了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甚至已經超出了預期。隨著國內針對電商運營的相關研究越發深入,跨境企業將會迎來轉型的良好契機,這也為其早日走出國門創造了有利條件。結合當下互聯網在國內的應用趨勢,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是帶動進出口貿易質量得以穩步提升的關鍵舉措。然而,應該注意的是,當下跨境電商在國內的發展陷入一定的瓶頸,市場定價機制的不完善及政策落實不到位,跨境電商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勢必要進行戰略轉型,逐步邁入"運行"的重要階段。首先,當前國內跨境電商所采用的運營模式及技術手段已經無法迎合市場的多元化需求。本土電商通過學習和借鑒其他平臺的經驗來提升客戶滿意度成效不顯;其次,市場監管機制的不合理導致本土跨境電商發展頻頻受阻,諸如制度層面、成本投入、綠色監管、法律規制等方面。盡管跨境電商在進行產品投放時縮減了推廣中的成本投入,較之于國外同類產品競爭優勢明顯,然而基于本土產品專利侵權、品牌保護等內容,或因缺乏本土環保、安全、質量等因素而被地方制度所規制,致使地方跨境電商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中俄跨境電商就是其中的案例典型,根據2018至2021年的數據顯示,該平臺的進出口貨物總量所占比重從最開始的36.7%下降到了21.5%。本土競爭態勢的加劇及市場監管機制的不合理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漸成熟及國際競爭的愈演愈烈,加快實現跨境電商運營模式的戰略轉型是當下規避同質化發展額必然舉措。
2.研究意義
在中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加速發展的情形下,中俄友好關系的建立及維護無疑是穩定市場運營秩序的重要支撐。中俄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均表現出一定的互補性,歸根究底在于二者對于穩定國際秩序表現出的戰略統一。加之二者所在區域距離較近,這為兩國多邊協議的簽訂及合作創造了便利。根據商務部在2021年所統計,中俄在本年度所簽訂的雙邊貿易協定中出資額達1077億美元,且這種貿易關系在近三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雙方的主要合作領域除卻能源外,同時也涉及了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等。需要指出的是,進出口貨物總量的持續增長是雙方友好合作關系的直接體現。跨境電商無疑為雙方后期進行深度合作提供了可能。2018年6月,中俄一致同意簽署了《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之間的業務交流更為廣泛,持有資產的增值空間更大,意味著跨境電商將成為推動多邊貿易穩步開展的趨勢成為必然,符合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的新趨勢和要求。結合電子商務中心在《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檢測報告》中所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量僅僅在2018年就達到了7.1萬化元,較之上一年度上漲了12.7%,對比本年度內各個國家的貿易差異,俄羅斯占據11.3%2。俄羅斯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與便攜式通訊設備普及的背景下。2018年前兩個季度,俄羅斯郵政處理的
國際包裹超過1.47億件,較2017年同期增長50%。到2019年前兩個季度,國際包裹數量將超過3.4億件.其中90%將來自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交易的周期長、風險大特點決定了中俄雙邊貿易必然會面臨諸多難題或挑戰,交易方式的靈活性、結構的完善性、產品的多樣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都會直接影響到雙方跨境交易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推動中俄跨境電商迅速發展,不斷升級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物流模式的轉型和產品的結構優化,這為中俄雙方后期跨境電商的深入開展創造了無限可能。企業必須充分把握“一帶一路”政策下的有利契機,通過政策紅利應對中俄跨境電商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對企業如何根據跨境電商市場發展的趨勢和自身資源打造高效的電商服務平臺,對企業自身的良好發展和中俄兩國跨境貿易的進一步擴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相關文獻綜述
1.關于跨境電商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Jennifer Gibbs, Kenneth L Kraemer, JasonDedrick (2002)著重圍繞宏觀政策調整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快作用于電子商務的程度,指出擬定科學化的戰略決策會對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起到正向激勵效果,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國際行業走向及市場競爭態勢都會主導電子尚未未來的發展。基于此,政府應當重視并擬定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對于那些采用非法手段破壞電商市場平衡的行為予以嚴懲,切實為跨境電商創造更加和諧的市場環境。ErdenerKaynak, Krem Tatoglu, Veysel Kula (2005)以土耳其企業為案例典型深化對電子商務的應用研究及相關變量的分析,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對于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比較看好,指出強化對特定出口的資源配置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貿易頻率。
2.關于跨境電商發展存在問題的相關研究:
安春生(2015)以俄羅斯企業為案例典型深化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分析,指出該過范圍內的絕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進出口貿易效率低、成本管控不合理、政策缺乏針對性等問題。王玉玉(2015)分析認為當前跨境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欠缺理論導向、流程過于繁雜、監管機制不完善、安全保障程度低等問題。鄔風,沈慧,雷楚蓮(2016)指出物流模式不合理、信息傳遞不及時、過程監管不到位、假貨盛行等是當前跨境電商發展必須予以解決的難題。黃巍(2016)指出服務效能低、制度不科學、配送時間長、支付風險大等是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阻礙。易海峰(2017)著重圍繞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不足進行匯總得出,俄羅斯貿易保護政策限制多;現有跨境支付模式無法實現與市場需求的匹配;配送方式過于單一;跨境支付風險高。耿世慧(2016)則是立足于中國跨境電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指出通關服務水平差、監管體系不健全、結匯手段不靈活、配送方式單一化是當前跨境企業必須予以解決的難題。
3.關于跨境電商發展對策的相關研究。
李學軍,齊道明(2015)指出企業應當充分把握“一帶一路”政策下的有利時機,發揮政府在引領電商發展中的導向作用,擬定針對性強、系統全面的法律規章,構建符合跨境電商發展特色的物流體系,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王娟娟,秦煒(2015》指出“一帶一路”政策試行下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協調問題,以電子商務為轉型契機來加大對實體經濟的結構轉型就顯得尤為必要,構建專項電商服務平臺,提高跨境支付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打造集多項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配送模式。成榕(2016)指出必須建立健全法律機制,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加大對邊境倉和海外倉的建設力度,立足選址、產品、策略、人才、售后等環節擬定專項服務機制。張雅靜(2016)指出必須重視對電子商務的政策制定及監管體制的完善,實現對進出口貨物的有效管理。崔龍,于善波(2016)立足黑龍江發展實際,著重圍繞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及模式轉型等層面來進行體系構建和完善。楊士錦,汪銘,楊木俠(2016)認為要逐步實現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探尋更多可行性的跨境物流通道,強化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如此才能助推跨境電商向著更深領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