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新辦舉行2020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0年,我國貨物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自2020第二季度以來,中國迅速復工復產,填補了全球供應鏈因國外制造業大面積癱瘓造成的空白,再加上疫情對國外“宅經濟”的刺激作用,出口訂單急速增長,這一切將中國出口產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點。然而由于國際物流行業存在業務流程冗長、服務鏈條曲折、服務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低下的服務質量和流轉效率越來越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出口貨運需求。國際貨運代理作為國際物流的重要支持行業,也必須重新審視行業的發展模式問題。
層層轉包,服務鏈條曲折當前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大部分運力資源掌握在位于行業上游的船東手里。上層貨運代理人通過整合大規模的貨源向船東爭取優勢運價,隨后以完善的履約服務團隊幫助貨主完成貨物運輸流程;而大量處于中下層的貨運代理企業由于供應鏈資源短缺、業務范圍狹窄,且缺少專業的履約服務團隊,市場競爭力普遍較弱,大多數時間扮演服務鏈條中的信息中介角色。他們將取得的貨源轉包給具有優勢船司資源的上層貨運代理人,在此過程中失去了對貨運代理服務流程的直接控制權。對于其直接客戶——廣大出口企業來說,他們無法準確獲取航運市場價格和航行計劃等信息。加之服務商層層傳達信息導致的貨物狀態反饋慢、突發事件處理慢,大大影響了貨主對貨物運輸環節的成本和時效控制。
行業利潤空間狹窄,服務質量難保障站在中下層貨運代理從業者角度,由于貨運代理行業的服務嚴重同質化,且缺乏統一的標準,貨主并不能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服務的差別,價格成了貨主方唯一的評判標準,貨運代理人不得不通過價格戰的方式爭取客戶。為了在船司和貨主之間找到利益平衡點,一部分從業者選擇削減服務或抬高價格,將風險和價差轉嫁給貨主。在這個過程中,貨主和貨代的利益互相傾軋,不僅擠壓了貨代行業本就狹窄的利潤空間,也損害了貨主的利益,阻礙了外貿出口的有序增長。
貨代行業亟需一場資源整合,以更專業化、系統化、智能化、集約化的方式,革新傳統的貨運代理模式,讓貨運代理人重新找到自己的職業附加值和行業利潤點,也讓貨主享受到更優質、更透明的物流服務。
基于國際物流和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現狀,QShipping應運而生,通過提供智能化履約調度臺和行業共享資源庫,全面賦能貨運代理人,讓其能夠更便捷高效地觸達客戶、轉化客戶、服務客戶、深度維系客戶。QShipping正在以自己的努力,盤活行業資源、串聯分散環節,以數十萬貨運代理人為觸點,將標準化的貨運代理服務提供給外貿出口企業,打造“共享、賦能、資源整合、品效提升”的國際物流新格局。
QShipping獨立合伙人模式:資源整合,一站履約QShipping是貨運代理人一站式賦能服務平臺,由深圳時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正式推出,致力于消除冗余環節、提高流轉效率,實現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資源集約化、信息透明化、服務產品化。QShipping以“賦能個人、助力個人、放大個人”為服務理念,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優化利潤分配結構,重新定位貨運代理各角色的利益平衡點,創新性地推出了貨運代理人獨立合伙模式。在QShipping平臺上,獨立貨運代理人將能共享智能化履約調度臺和行業資源庫,為貨主提供優質、透明、多樣化、標準化的國際物流綜合服務。
QShipping提出“一個人,就是一間公司”的品牌主張,從收益、客戶、資金、產品、價格、服務、工具、系統、品牌、職業十個維度賦能用戶,為貨運代理人解決了“獲客難”、“航線資源單一”、“價格沒有競爭力”、“利潤空間狹小”等難題。
QShipping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與頭部船公司、6000+大型國際物流企業均有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不斷豐富包括海運、空運、拖車、報關、倉庫內裝、貨運保險、跨境電商物流、目的港服務等在內的國際物流綜合服務產品線。平臺整合自身的全流程標準化履約團隊、定制化QShipping· 騰訊企點工作臺和智能化SaaS系統,為用戶打通了獲客、詢價、下單、履約、跟蹤、結算、客戶維護的貨代服務全流程,實現多源獲客、輕松履約。
依托于平臺的動態線索庫、豐富產品線和極具競爭力的優勢價格,用戶可快速搜尋和轉化貨主資源,用戶僅需要將貨主委托訂單接入調度臺,即可調用平臺的豐富資金、技術、履約資源自動完成訂單運行,并在訂單結束后一鍵結算,領取可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