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寫北京地區貨代公司的經營情況,題目擬了幾個,都沒敢下筆,就怕寫完,北京的幾家貨代同行找上門來噴我,論動手,我基本是挨打的份,論動嘴,北京整個就一大德云社,我這笨嘴拙舌的,一點便宜都占不著。
其實,說他們靠山吃山真不是貶義,都知道北京人愛玩,愛生活,而北京的貨代也會以玩的心態,經營著企業。對目標客戶開發時的那種縝密,場面的大氣,細節的周到,北京貨代絕對是中國情商最高的貨代群體。
早先擬了個題目叫:神秘的北京貨代!為什么叫這題目呢?比如,你在北京從事外貿工作,貨代公司有可能利用電話銷售把你挖出來,除了幾家做空運的頭部貨代外,其它貨代企業在網絡上的廣告、推廣信息,你都很難找到,顯然,他找你到容易些,當你真要用到他們的時候,還真有點困難,見意北京的貨代公司,尤其是有細分優勢的公司,還是做做互聯網營銷為好。至于他們為什么不做營銷,仍然發展經營的有質量,通過幾家合作多年的貨代供應商,能找到幾點原因。
背靠央企好生存北京的貨代公司,首先靠的就是央企這座大山,那貨量可以說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即便你做為民營貨代,無法直接與國企央企合作,而圍繞著北京地區的國企央企生存的貿易公司數量眾多,哪家都能利用身后強大的資源背景,滲透到你不敢想象的區域,你完全可以攻下這類貿易公司取得兼接合作。
因前東家是北京貨代,所以,多少了解一些北京貨代的經營奧秘。曾接觸到一家不過五六個人的北京小型貿易公司,為某國企提供國外的機械配件產品,每年可以做到近億的營業額,利潤過千萬,這是在我沒親眼看到前,無法想象的。
隨著京津冀區域的經濟聯動,國企央企不斷往周邊地區牽移,確實影響了一部分貨代公司的生存,客戶主體在變,人員在變,市場再次進入洗牌階段,逼迫著某些貨代公司轉型。而做為首都,國際物流配套不如上海全面,除空運外,不如天津港口可以吸收大量中西、東北部的海運貨物,功能定位不在生產制造和加工,但趨向消費,趨向進口,或許這是某些脫離了原有客戶資源的貨代公司轉型的方向。
國際空運樞紐吸納全國貨量北京做為國際客貨空港樞紐,這都不必多說,我們就說說最新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擴容后雖會讓一些北京玩空運的貨代公司偷著樂,但規模的擴大,也會對某些做空運的貨代企業產生影響。因早期各操作流程、各環節已經很完善,人員與貨物交接成熟,在進入新環境后,必定會有某些早先沒有機會的關系,切入到貨運業務,導致原來的資源失衡,無論誰的奶酪被動了,機場資源是貨代企業必爭之地,誰占了有利位子,自然會有資源找上門來。但無論誰在競爭中搶先,還是落后,北京的空運貨量不會改變,依然有來至全國各地的空運貨物,從這里起飛,頭部的幾家空運貨代莊家,依然在撿錢,而其下面的貨代公司,也只能繼續以往那樣被動吃著利潤差,這就是商場,就是戰場。
后花園天津港古時,天津一直做為北京的衛城存在,做為北京國際物流基礎設施的海港配套,天津港在民生和軍事上之于北京,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義意。而北京貨代依托國企央企和空運貨量,可以直接配載至天津港的海運同行手里,天津港的貨代同行自不必多費力,可以吃到北京貨代的利潤,在這條生物鏈上,大家都能找到最佳的生存位置。
如果你在北京做貨代,沒有資源,沒有客戶,限制在區域內無法伸展,需要轉型,你完全可以選擇到天津港繼續運作,面向東北,中西部客戶提供貨代服務。且對于開發內地的同行也好,直客也罷,都較市場化,不必糾結灰色地帶。目前來看,天津港的競爭激烈,貨量趨于穩定,增量不見,提醒各位同行選擇細分,走好接下來的轉型之路,我們也會繼續尋找和推廣北京和天津港具有細分優勢的貨代企業,實現多方共贏。
文章來至:觀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