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外經濟交往的逐步擴大,形形色色的國際展覽會吸引了眾多欲走出國門、將產品或技術擴展到海外去的企業。國際展會有助于企業利用國際市場宣傳品牌,加強同行業技術交流與合作,走上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隨著“走出去”企業的增多,針對參展中國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糾紛也時有發生。防范海外展會中的知識產權風險,冷靜應對有關知識產權的突發事件,成為“走出去”過程中,企業值得研究的新課題。
那么小編所說的海外展會中的知識產權風險都有哪些呢?作為參展企業,又該做好哪些功課?別著急,接下來小編就帶您一探究竟。
以歐盟為例,在確認展會上的侵權行為屬實的情況下,一般會采取以下法律手段:
1
向涉嫌侵權方發出“警告信”
內容包括:
明確要求停止侵權行為,否則需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
被警告人承擔律師費的承諾;
對被警告人侵權行為詳細、準確的描述;
要求被警告人提供生產商、銷售商、客戶的名稱和地址以及銷售的數額和價格;
向被警告人發出“如拒絕在警告信上簽字,權利人將采取法律措施的警告。
2
緊急臨時禁令
緊急臨時禁令程序是法院在緊急情況下發出的臨時禁令,以禁止某種行為,從而避免這種行為今后造成的損失。這是歐洲知識產權糾紛案中最常見的訴訟程序。
這里的“臨時性”,主要是指該禁令可以通過抗辯程序、主要訴訟程序而撤銷,其時間效力是有限的。面對緊急臨時禁令,企業在第一階段可以提起抗辯,申訴撤銷,提起相應證據并進行口頭答辯,如果這時沒能說服法官,那么接下來就要進入訴訟程序,在這一階段,法院會要求臨時禁令申請人正式提交訴狀,并審查雙方提供的證據和法律觀點,以及證人證詞和專家證詞,并據此作出判斷;如果臨時禁令申請人沒有按照法院要求如期提起正式訴訟,法院就會撤銷禁令,而這時,被申請人有權向臨時禁令申請人要求賠償。
3
海關扣押
辛辛苦苦籌備的展會遇到海關扣押的情況真是太讓人沮喪了,不過對于百煉成鋼的企業來說,與其抱怨不如積極配合海關處理,因為諸如德國等國家的海關如果發現涉嫌侵權產品入境,是有權扣押保全展品的。這里說的“扣押”,既可以在邊境也可以在展覽會場。特別是當我們的工作人員遇到在展會現場扣押產品的情況一定要冷靜再冷靜,避免不必要的肢體沖突,否則很可能被控妨礙司法罪而被拘留,得不償失啊!還要提醒的是,對于海關給你的需要簽名的文件,只有在了解了內容之后才能簽名,并復印一份保存。
4
刑事程序
最后一種要介紹的海外展會知識產權風險是四種之中最為嚴重的,那就是在展會所在國開啟刑事程序。以德國為例,任何故意侵犯被授予的德國專利和歐洲專利的德國部分的行為都構成刑事犯罪,專利權利人可以向警方和檢查官提起刑事訴訟。還有法律規定在緊急情況下,警方可以采取行動扣押相關產品,查封涉事企業展臺。此時國內企業不要驚慌,可與警察進行溝通,表達產品因為技術復雜性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判定是否侵權,必要時向法院提出抗辯,爭取權益。當然,如果確實有侵權的成分在,也要予以積極反饋,避免因為消極的態度失去海外市場哦。
最后,小編還要給您支幾招,畢竟做到未雨綢繆方可以讓企業在“走出去”時更安心。
1.充分了解參展地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信息。如當地是否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和執法力度如何等。
2.提前準備好受到法律認可的知識產權權屬證明文件。這點不必多說,材料當然是越全面越好。
3.注意收集知識產權被侵權的證據材料。當您選擇出國參展,要做好競爭對手也在現場的準備,這時如果能拿出對方的侵權證據,主動出擊,有助于占據上風,冷靜應對風險。
4.知識產權規劃布局不可少。有些企業覺得自己的核心產品沒有侵權就萬事大吉,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參展中還會涉及到許多其他知識產權因素,如商標、展臺設計、廣告手冊、說明書、宣傳片等等。比如產品說明書、宣傳片素材和音樂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等,都是企業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5.團隊制定應急預案,必要時拿得出“plan B”。為了預防在展會上遇到知識產權問題而措手無策的情況,企業可以提前建立知識產權應急攻關團隊和決策應對機制,及時決定是否退出參展,同時啟動知識產權無效程序,或采取談判和解等有效措施;當企業的產品遭遇他人侵權時,應急團隊可盡快合議評估,適時展開維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