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匯眾資訊FinanceWord
作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中國出口商無疑是直接受害者。但是,古往今來,凡涉及到自身利益,人們總是異常有動力尋找解決辦法,中國也不例外。這不,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家木材進口商David Visse 6月時接到了某中國膠合板供應商的來電,電話稱,如果他們(中國供應商)可以提供免關稅膠合板,雙方是否可以進行合作。但如何才能讓該物品逃避關稅讓David想不通。
“不用擔心,”該供應商表示,屆時他們將把中國出口的標志撕下,用別的識別碼代替就可以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海關要求所有進口商品必須以編碼分類、并針對編碼確定產品使用關稅,每個編碼為10位數字(HTS)目前共有18927種編碼。
不過,在貿易戰日益嚴重的今天,此編碼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避稅。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據進口商、海關官員、貿易律師和船運經紀商的說法,自中美爆發貿易沖突,編碼分類錯誤的案例激增。這也間接了破壞了美國想要保護本土商業的初衷。
中國出口商也采用此舉來保證產業出口。數據表明,近幾個月,美國海關查驗出的原產地中國的卻分類錯誤的數量激增。僅7月,就出現了 146起編碼錯誤的案例,半年前,此數據僅是當前的三分之一。
在文章開頭的俄勒岡木材進口商David Visse案例中,雖然他最后沒有接受那個誘人的進口提議,但并不表示此舉在美國不受歡迎。數據表明,自川普3月宣布對鋼鐵開征25%的關稅后,中國產鋼板就被進口商改成了渦輪機零件的編碼。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鋼板數量同比減少了11%,但渦輪機分類下的“發電機組”進口數量卻飆升121%。
不過,這樣一個避稅活動沒有別的國家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中國南部的港口,就是在越南、新加坡的幫助下完成的避稅活動。中國在東南亞有很多的貿易合作伙伴,讓他們一起幫助中國避稅似乎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比如馬來西亞的檳城,就是中國避稅的關鍵樞紐,在這里,貿易中間人把關稅規避行為稱為“調換提單”,以掩蓋產品的原產地和海關編碼。
馬來西亞皇家海關總署副署長Jalaluddin Harun告訴《華爾街日報》:雖然馬來西亞也不贊同這種行為,但他們也無法制止,因為他們無法檢查進出港口的所有產品。而且對于某些經濟商來說,他們也不可能停止這種暴利的盈利活動。
就這樣,中國出口商利用它龐大的人脈和腦袋瓜,完美的和美國開始了智斗游戲。有報道還指出,在中國的阿里巴巴批發平臺1688下的“以商會友”網站上,曾有中國出口商直接在上面詢問產品如何避免被海關查到,亦有人回復自己公司可以代做。
美國商務部自2016年11月對硬木膠合板啟動反傾銷調查,2017年征收183.4%的反傾銷關稅后,中國生產商開始改用4種軟木膠合板編碼報關,這樣就只需要繳納關稅最多8%。結果2017年美國進口中國產硬木膠合板下降了20%,但編碼為軟木膠合板的進口量激增了549%。2018年上半年,這四類軟木膠的出口量同比增加了983%。
不過,中國并不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此舉避稅的國家,早在1879年,美國就曾發生過類似事件。2016年到現在,更是層出不窮。美國官員表示,預計美國每年因此損失的關稅收入至少為5.5億美元。美國海關表示,海關實際開箱檢查的進口商品不到5%。中國可能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敢大膽轉換代碼,并進行轉運的。
那么關于這方面,中國政府的態度是什么樣的呢?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是禁止海關申報造假的。中國商務部也表示:“正在密切關注美國對中國膠合板的調查,并希望美方能進行公開公正的調查。”但事實上,他們并未對中國的錯誤分類代碼一事進行評論。